舟中咏怀

旦发极清旷,夕眺俄幽亘。

沙迷归浣踪,叶积返樵径。

白水寒较明,昏雾薄将凝。

动摇虚舟赏,超越沧洲兴。

同调闲岩岑,秦越罕投赠。

长歌阕以再,倾耳谁与应。

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中宵风鹳声,凄萧弥孤听。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鉴赏

这首《舟中咏怀》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水上的独特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诗开篇“旦发极清旷,夕眺俄幽亘”,以晨起出发时的开阔景象与傍晚眺望时的深远幽静形成对比,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自然之美。接着,“沙迷归浣踪,叶积返樵径”描绘了沙滩上归途难寻的痕迹与落叶覆盖的小路,暗示了人生的迷茫与回归之路的不易。

“白水寒较明,昏雾薄将凝”两句,通过水色与雾气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同时也预示着夜晚的临近。接下来,“动摇虚舟赏,超越沧洲兴”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舟中,却能超越世俗,欣赏到更为广阔的心境与自由之感。

“同调闲岩岑,秦越罕投赠”一句,点明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少有俗世的纷扰与馈赠,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最后,“长歌阕以再,倾耳谁与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而“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则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自然情感的向往。诗的结尾“中宵风鹳声,凄萧弥孤听”以深夜风中鹳鸟的哀鸣,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体而言,《舟中咏怀》通过对舟行水上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清明步城东有怀邵二仲游

水明楼下涨纹平,柳外遥山抹黛轻。

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

征鸿归尽书难寄,燕子来时雨易成。

寻遍舣舟亭畔路,送君行处草初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

秋高江馆寒生棱,眼芒忽触瑶光星。

空尘动壁风旋榻,飒爽下击要离精。

金眸窈注紧脑侧,下若万骑相摩声。

凝神看定知是画,是谁扫笔如霜硎。

虚光四来指毛发,杀气迅走兼英灵。

悬此可以了魑魅,讵有鸟雀来空庭。

昔年作健臂而走,一挥飞破长天青。

仰天大笑缨索绝,毰毸斗大盘高城。

沙黄白日杳不见,围场散尽毛血腥。

今见此画如见生,头角怪尔逾峥嵘。

得霜则奋饱则飏,呼鹞作弟鹯为兄。

知君气类极神俊,嗟彼雉兔何聊生。

急将此图卷高阁,眼前万物心如平。

形式: 古风

别意

别无相赠言,沉吟背灯立。

半晌不抬头,罗衣泪沾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缉]韵

秋夜酌闵二舟中

移船向君饮,款语尽斜晖。

风细不妨烛,寒轻渐逼帏。

琵琶商女怨,砧杵远人衣。

起视秋江上,芦花有雁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