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皇帝赵构的作品,表达了君主对于人才选拔与荐举的重视。开篇“有卫伯玉,夫子与居”一句,提到了历史上的贤臣卫伯玉,与“夫子”即孔子并称,显示出作者对这位古代圣人及其弟子的敬仰之情。
“寡过未能,荐赞使乎”表达了君主对于推荐人才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态度。这里的“寡过”指的是尚有不足,即希望能够发现并推举更多优秀的人才。
接下来的“以尸谏君,友则史鱼”则是作者借用古代忠臣以死相谏的典故,以及比喻性地将荐贤之人比作史鱼(即《左传》中记载的能够直言真理而不畏死的史官),强调了荐举贤能对君主的重要性。
最后,“果得进贤,烂然简书”表明一旦发现并推举真正的贤才,就会如同阳光普照般,使这份推荐变得光明而又显著。这里的“简书”指的是官方的文书或是荐举人才的文件。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选拔和重用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对忠良之臣的赞美。通过这些古典的比喻和典故,赵构表达了他作为一国之君,对于国家治理和人才培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