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阎侍御归阙

羡君乘紫诏,归路指通津。

鼓棹烟波暖,还京雨露新。

趋朝丹禁晓,耸辔九衢春。

自愧湮沈者,随轩未有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羡慕你乘坐紫色诏书,归途指向通达的渡口。
在烟波浩渺中划桨前行,返回京都沐浴着雨露的清新。
清晨步入红墙深宫,策马走在繁华的大道上。
我自感惭愧,如同沉沦之人,还没有机会跟随你的车驾。

注释

君:指受命于皇帝的人。
紫诏:皇帝的命令或任命文书。
归路:回京之路。
通津:交通便利的渡口。
鼓棹:划桨。
烟波:水汽弥漫的水面。
暖:温暖舒适。
雨露:比喻恩泽。
趋朝:赶往朝廷。
丹禁:红色宫墙,代指皇宫。
晓:清晨。
九衢:繁华的大街。
湮沈者:沉沦、不得志的人。
随轩:跟随车驾。
未有因:没有机会或缘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京城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权势和荣耀的向往。"羡君乘紫诏"表明诗人对于阎侍御能得到皇帝的命令而归来感到赞赏和羡慕。"归路指通津"则是说阎侍御回程之路被指引得很顺畅,到达了连接两岸的渡口。

接下来的"鼓棹烟波暖,还京雨露新"描绘了一幅春日里乘船归来时的情景。鼓棹即是划船的声音,伴随着温暖的烟波和及时降临的甘霖,使得整个归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趋朝丹禁晓,耸辔九衢春"则写出了早晨进宫上班的情形。阎侍御在清晨即赶赴朝堂,而他的马车行驶于京城的街道之中,恰好是春日里繁华街市的景象。

最后两句"自愧湮沈者,随轩未有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跟随阎侍御一同荣耀的感慨。"自愧"意味着自我谦卑,而"湮沈者"则是指无法显露头角的人,比喻诗人的处境。而"随轩未有因"强调了诗人至今仍未能找到跟随权贵的机会,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荣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阎侍御归来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切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某种不甘寂寞的情感。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送黄秀才

雨馀飞絮乱,相别思难任。

酒罢河桥晚,帆开烟水深。

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岐路从兹远,双鱼信勿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智雄上人

忽起游方念,飘然不可留。

未知携一锡,乘兴向何州。

古岸春云散,遥天晚雨收。

想应重会面,风月又清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戴秀才

已是殊乡客,送君重惨然。

河桥乍分首,槐柳正鸣蝉。

短棹离幽浦,孤帆触远烟。

清朝重文物,变化莫迁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哭舍弟二首(其一)

鸿雁离群后,成行忆日存。

谁知归故里,只得奠吟魂。

虫蠹书盈箧,人稀草拥门。

从兹长恸后,独自奉晨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