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与久远的历史痕迹。首联“因寻射雕垒,偶到杀狐川。”以“射雕”和“杀狐”为引子,暗示了边塞曾经的狩猎活动,而“寻”与“偶到”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偶然探访,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颔联“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通过“卤地”(盐碱地)和“边沙”(沙漠边缘)的描述,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牛羊瘦弱,草木带有咸腥味,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
颈联“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这些词语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历史遗迹的画面。废墟中尚存的井臼和断绝的烽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战争与繁华,如今只剩下寂静与荒凉。
尾联“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诗人通过当地人之口得知,这里已经六十年未见战事,言下之意是边塞的和平来之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长久和平的珍惜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地区独特风貌的深刻洞察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