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
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
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城市边缘风光图。开篇"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一座红色的楼阁(朱阁)旁边有一条小路,它与竹林相邻,竹子轻拂着栏杆,而墙壁上覆盖着青苔。这不仅描绘了景物,还暗示了一种幽静而安逸的生活氛围。
接下来的"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两句,则展现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野水流向的不确定性和游人的悠然自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情怀。
"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两句,则将视线转移到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南山的巍峨与红色的林木交相辉映,而北边的城楼则因风而显得格外高峻,与周遭的紫苔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也反映出一种深远的思想意境。
最后,"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则表达了一种急迫感。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或他人,珍惜这难得的美好时光,因为随着五城门即将关闭的鼓声,外出的人们都必须返回。这不仅是对景致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警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不详
唐代诗人,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何处狂歌破积愁,携觞共下木兰舟。
绿泉溅石银屏湿,黄鸟逢人玉笛休。
天借烟霞装岛屿,春铺锦绣作汀洲。
一年一电逡巡事,不合花前不醉游。
掷下篱觞指乱山,趋程不待凤笙残。
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箸看。
柳陌虽然风袅袅,葱河犹自雪漫漫。
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
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
凤笙龙笛数巡酒,红树碧山无限诗。
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长杨羽猎须留本,开济重为阙下期。
玉皇恩诏别星班,去压徐方分野间。
有鸟尽巢垂汴柳,无楼不到隔淮山。
旌旗渐向行时拥,案牍应从到日闲。
想忆朝天独吟坐,旋飞新作过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