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田老馈山茶用东坡先生韵奉寄

前时著脚清净坊,山童殷勤进山茗。

半杯春云满晴空,午困瞢腾顿能醒。

山深有鸟声清圆,俗名捣药颇堪听。

从来不起市朝想,定亦久知存所性。

何如捣茶伴老衲,疾病去尽竟归正。

数株寒菊带秋清,一篆香烟留日永。

顾我服官走芳尘,心虽超悟力未猛。

气猿意马难同防,未免稍纵肆顽犷。

人言茶味怕齿知,日渐月渍遣胃冷。

不然除腻立奇勋,气象森严费忠鲠。

建溪早芽细如针,来春喊声遍山岭。

铜模新制号凤团,绛纱斜纫护龙饼。

竹窗拂拭金石坚,碾破霏霏光炯炯。

旧曾识此今罕见,山茗一旗生舜井。

冠裳不加貌自若,厥包断不请侥倖。

须知老衲定中人,任柳生肘木生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共享山茶的宁静时光,以及对茶之味、茶之效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赞美了茶的清香、甘甜,还借茶喻人,表达了对内心纯净、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描述了在清净坊中,山童献上山茗的情景,一杯春云般的茶水,唤醒了午后的困倦,让人心境为之一振。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清脆的鸟鸣,仿佛在诉说着捣药的故事,令人陶醉。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远离尘嚣、回归本性的愿望。

随后,诗人通过与僧侣共饮山茶的经历,感受到疾病的远离和心灵的归正。寒菊与香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持久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持久的修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虽然内心超然,但行动上仍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他提到茶能帮助去除油腻,具有独特的功效,同时也暗含了对茶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最后,诗人以建溪早芽、凤团、龙饼等名茶为例,强调了茶的品质与制作工艺的重要性。他希望保持茶的原貌,拒绝任何形式的谄媚或投机取巧,认为真正的茶道在于内心的纯净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独孤宪公桧

古人声名期不朽,一言之谬如此酒。

今人随世就声名,浮云变灭无不有。

讵知老杜可叹诗,争似宪公当陛奏。

文章远继商周作,气骨已逼秋山秀。

晚分符竹行其志,务在人民安?亩。

仁声既远姓氏传,遗迹常存鬼神守。

老桧槎枒枝干古,参天黛色犹冲斗。

终然依附得声名,孰谓今人不如否。

形式: 古风

立冬后述情

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

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

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

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

形式: 古风

田家岁晚

田家舂米盛土仓,祠灶新鲙鲤与鲂。

粥分口数顾长健,不卖痴呆侬自当。

爇火照天田蚕好,打灰如愿从所祷。

一声竹爆阳春回,城里看灯归已晓。

我生把笔作耕锄,年馀三十腹空虚。

不如尔农随分足,只怕门前人催租。

形式: 古风

石人行

君不见深闺有女礼自防,心事炯然并秋霜。

江头日日望夫婿,愿身成石立道傍。

人传其下多风雨,天地默与之低昂。

灵犀一点磨不尽,历岁既远名独香。

因思万物皆归寓,独许顽质加冠裳。

刻形肖貌此何态,俨然如在端而庄。

惜哉愚俗竟莫儗,翁媪同处天一方。

呜呼翁媪计虽得,胡不为柱支明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