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送翟五吉令宣城》。诗中描绘了江城如画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前往宣城任职的惜别之情。
首联“江城如画昔曾游,君去双旌正及秋”以“江城如画”开篇,点明了江城的美丽景色,同时暗示了诗人曾经在此游玩的经历。接着“君去双旌正及秋”则转而表达对友人翟五吉即将赴任宣城的感慨,双旌象征着官职和权力,秋天则是离别的季节,营造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颔联“百尺照心供奉水,一帘新雨谢公楼”进一步描绘了江城的景致,百尺照心供奉水,可能是指江水清澈见底,映照人心,一帘新雨谢公楼则可能是指雨后谢公楼的清新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颈联“地多文藻今维烈,山足茶梨晚始收”转而赞美宣城的文化氛围和自然资源。地多文藻,说明宣城文化底蕴深厚;山足茶梨晚始收,则暗示宣城的茶梨产业繁荣,晚收意味着丰收,体现了地方经济的发达。
尾联“自有仁风扇浮俗,更看清誉满皇州”表达了对友人翟五吉品德和能力的高度评价。仁风比喻其仁德之风能影响世俗,清誉则指其清廉的名声能遍及京城,彰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城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翟五吉的赞誉,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