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其一)寄怀张敏叔、程致道

苹芷芳州,故人回首,云海何处。

五亩荒田,殷勤问我,归计真成否。

洞庭波冷,秋风袅袅,木叶乱随风舞。

记扁舟、横斜载月,目极暮涛烟渚。

传声试问,垂虹千顷,兰棹有谁重驻。

雪溅雷翻,潮头过后,帆影敧前浦。

此中高兴,何人解道,天也未应轻付。

且留取、千钟痛饮,与君共赋。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翻译

在芳草丛生的洲渚,老朋友回头远望,云海茫茫不知何处。
在那片荒芜的五亩田边,他热切地询问,我是否真的打算回家。
洞庭湖上波光冷冽,秋风吹过,落叶纷飞如舞。
记得那小舟载着明月,直到暮色苍茫的水边。
试着传声询问,那千顷垂虹之下,谁还会停驻在兰桨之舟。
浪花翻涌,潮水退去后,船帆倾斜映照在前滩。
这份快乐,谁能理解?即使是天,也不该轻易给予。
暂且留下这千杯痛饮,让我们共同歌咏。

注释

芳州:芳草丛生的洲渚。
回首:回头远望。
云海:形容辽阔无垠的天空和云层。
五亩荒田:一片荒废的农田。
归计:回家的计划。
洞庭波冷:洞庭湖面的冷冽波光。
木叶:秋天的落叶。
扁舟:小船。
暮涛烟渚:傍晚时分的波涛和雾气笼罩的水边。
垂虹:形容彩虹挂在天空。
兰棹:兰香的船桨。
雪溅雷翻:形容浪花翻滚如雪,声音如雷。
帆影:船帆的倒影。
天也未应轻付:连天都不轻易给予这样的快乐。
千钟痛饮:千杯痛快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苹芷芳州,故人回首,云海何处”几句,就设定了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背景,让人联想到往事和旧友。而“五亩荒田,殷勤问我,归计真成否”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以及对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感。

接着,“洞庭波冷,秋风袅袅,木叶乱随风舞”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诗人似乎在用这种环境来烘托自己的心情。

“记扁舟、横斜载月,目极暮涛烟渚”则是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回忆,其中包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传声试问,垂虹千顷,兰棹有谁重驻”这几句,通过对过去声音的追寻和询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共同经历的深刻记忆。

“雪溅雷翻,潮头过后,帆影敧前浦”这段描写,给人的感觉是时间在不断流逝,而诗人却仍旧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中。“此中高兴,何人解道,天也未应轻付”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和无奈。

最后,“且留取、千钟痛饮,与君共赋”这几句,是诗人在这种复杂情感中,提议与友人共同饮酒,抒发心中的不尽之愁。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一种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往事和友情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其二)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翩跹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

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

欲问玉京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

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

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

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其一)

碧潭浮影蘸红旗。日初迟。漾晴漪。

我欲寻芳,先遣报春知。

尽放百花连夜发,休更待,晓风吹。

满携尊酒弄繁枝。与佳期。伴群嬉。

犹有邦人,争唱醉翁词。

应笑今年狂太守,能痛饮,似当时。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其五)次韵葛鲁卿上元

甘泉祠殿汉离宫。五云中。渺难穷。

永漏通宵,壶矢转金铜。

曾从钧天知帝所,孤鹤老,寄辽东。

强扶衰病步龙钟。雪花濛。打窗风。

一点青灯,惆怅伴南宫。

惟有史君同此恨,丹凤□,水云重。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其三)再送卢倅

芙蓉开过雨初晴。曲池平。画桥横。

耿耿银河,遥下蘸空明。

一舸吴松归未得,聊共住,小蓬瀛。

问君何事引前旌。趣归程。背高城。

鱼鸟三年,谁道总无情。

试遣他年歌此曲,应尚记,别时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