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其三)再送卢倅

芙蓉开过雨初晴。曲池平。画桥横。

耿耿银河,遥下蘸空明。

一舸吴松归未得,聊共住,小蓬瀛。

问君何事引前旌。趣归程。背高城。

鱼鸟三年,谁道总无情。

试遣他年歌此曲,应尚记,别时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荷花盛开后雨过天晴,曲池水面平静,画桥横跨水面。
明亮的银河仿佛近在眼前,倒映在清澈的夜空中。
一艘来自吴淞的小船还未归航,暂且与我一同停泊在这小仙境。
请问你为何要急匆匆地引领前行,踏上归途,背对着高大的城池。
鱼儿鸟儿在这里生活了三年,谁能说它们没有情感。
设想将来有人唱起这首曲子,应该还会记得离别的声音。

注释

芙蓉:荷花。
雨初晴:雨后放晴。
耿耿:明亮的样子。
蘸:映照。
吴松:地名,指吴淞江边。
蓬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前旌:前方的旗帜,此处代指行程。
趣:急忙,赶快。
高城:高大的城墙。
鱼鸟三年:比喻时间长久。
他年:未来某年。
别时声:离别时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江城子·再送卢倩》,其中透露出一丝离别之情和对友情长存的寄托。开篇“芙蓉开过雨初晴”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景象,芙蓉花在细雨过后更加鲜艳,这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澄明。

接下来的“曲池平。画桥横。”则具体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园林景观,曲折的池塘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构成了一种恬静与美好的意境,这是词人对友人即将离开后将要留下的环境的一种描写。

而“耿耿银河,遥下蘸空明。”则把视角拉远,银河指的可能是长江或其他河流,词人通过这条“银河”延伸到远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遥望着那清澈的河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一舸吴松归未得,聊共住,小蓬瀛。”这里的“一舸”指的是朋友乘坐的小船,“吴松”可能是词人或友人的别称,表达了一种无法即刻分别的情感。小蓬瀛,可能是一处居所,词人和卢倩在那里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

“问君何事引前旌。”则直接向朋友发问,他为何要带着旗帜离开,这里蕴含了对友人的不舍。前旌,即指军中用以识别的旗帜,可能象征着卢倩即将回到自己的职守。

“趣归程。背高城。”这里表达了朋友即将踏上归途,而词人则留在这座高城之下,心中的不舍和寂寞自是不言而喻。

“鱼鸟三年,谁道总无情。”这是对友谊长存的一种寄托。鱼鸟虽是低等动物,但它们之间也有三年的相知相伴,何况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怎会说没有情感呢?

最后,“试遣他年歌此曲,应尚记,别时声。”则表达了词人希望将这份离愁化作一曲歌谣,在未来的某一年再次吟唱,期待朋友即使时间流逝,也能记得当年的离别之音。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其六)湘妃鼓瑟

银涛无际卷蓬瀛。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馀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其四)登小吴台小饮

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湲。

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

茅舍半敧风雨横,荒径晚,乱榛菅。

强扶衰病上巉巅。水云闲。伴跻攀。

湖海苍茫,千里在吴关。

漫有一杯聊自醉,休更问,鬓毛斑。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竹马儿

与君记,平山堂前细柳,几回同挽。

又征帆夜落,危槛依旧,遥临云巘。

自笑来往匆匆,朱颜渐改,故人俱远。

横笛想遗声,但寒松千丈,倾崖苍藓。

世事终何已,田阴纵在,岁阴仍晚。稽康老来尤懒。

只要莼羹菰饭。

却欲便买茅庐,短篷轻楫,尊酒犹能办。

君能过我,水云聊为伴。

形式: 词牌: 竹马儿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

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

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形式: 词牌: 应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