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为孙大夫求偈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政治与禅学的深刻见解。
首句“论政已肩裴相国”,以裴相国喻指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暗示孙大夫在政治领域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影响力。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赞扬了孙大夫在政务上的卓越成就。
次句“谈禅应笑老维摩”,将孙大夫与佛教中的著名高僧维摩诘进行对比,维摩诘以其智慧和慈悲著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孙大夫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而且在禅学上也有独到见解的肯定,认为他能够以轻松的态度看待禅学,显示出其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第三句“道存休恨归来晚”,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孙大夫归隐或转变方向的理解。这里的“道”既可理解为政治之道,也可理解为禅学之道。诗人劝慰孙大夫不必因选择禅学而遗憾过去的政治生涯,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不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禅学领域,只要内心有所得,就不必后悔。
最后一句“一语投机已是多”,是对孙大夫与诗人之间心灵契合的赞美。即使只是简单的交流,也足以证明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共鸣。这不仅是对孙大夫个人魅力的肯定,也是对诗人与之交流价值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孙大夫政治与禅学双重身份的描绘,以及诗人对其精神追求的赞赏,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