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冲虚观听羽人奏乐

花宫云敛金轮高,羽人向月张云璈。

寒潭水立群龙号,翩翩鸣鹤来九皋。

瑶阶石裂山泉叫,修篁高咏长松啸。

忽如玉斧削琅玕,又如黍珠撒金盘。

响入遥天杂风雨,老猿掷枝山鬼舞。

鲍靓长吟倚琼树,足下呢喃双舄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冲虚观内羽人奏乐的场景,充满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观内的景象和声音逐一展现。

首先,"花宫云敛金轮高,羽人向月张云璈",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花宫云散,一轮明月高悬,羽人对着月亮弹奏云璈,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场超凡的音乐盛宴。

接着,"寒潭水立群龙号,翩翩鸣鹤来九皋",寒潭边,群龙似乎在回应着什么,而远处传来鹤鸣之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音乐的力量能够跨越自然与灵性的界限。

"瑶阶石裂山泉叫,修篁高咏长松啸",瑶阶上,石缝间泉水潺潺,竹林中松涛阵阵,这些自然的声音与音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界的和谐共融。

"忽如玉斧削琅玕,又如黍珠撒金盘",音乐的旋律如同玉斧切割琅玕般清脆悦耳,又如金盘中撒落黍珠般细腻动听。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复杂性。

"响入遥天杂风雨,老猿掷枝山鬼舞",音乐的回响穿越云霄,与风雨交织在一起,仿佛连山中的动物都为之起舞。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体现了音乐对自然界的深远影响。

最后,"鲍靓长吟倚琼树,足下呢喃双舄语",鲍靓(可能是指观内的道士)在琼树旁长吟,其脚下似乎传来双舄(道士穿的鞋子)的低语。这一细节描绘了道家文化的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秋夜音乐场景,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宗教文化的和谐交融,以及音乐所具有的超凡魅力。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青霞谷

背囊负丹经,花溪策绿玉。

既经琪林下,遂造仙山麓。

流水绕洞门,深松隐茅屋。

秋云寒不归,暮鸟飞相逐。

坐玩赤叶枫,行采黄花菊。

紫芝既可茹,秘检时自读。

渺矣丘中想,永怀霞外躅。

形式: 古风

登麻姑台

结束紫霞衣,长啸出花关。

杖藜连步向何处,麻姑台上看秋山。

秋山历历翠相连,白玉楼台凌紫烟。

楼头琪花散空碧,片片吹落西风前。

我欲乘云扣仙阙,直上三峰弄明月。

长风飘落千丈泉,铁桥如烟鸟飞没。

回头还望白云衢,遥遥古木笑山都。

鲍公双燕还来否,葛令遗衣今在无。

我生本具烟霞骨,不见凌风生羽翼。

台前落日又西斜,俯拾落花长叹息。

长叹息,意迟迟,遥见麻姑彩云里。

手撚一株琼树枝,安得鸟爪搔我背,便受神鞭亦不辞。

形式: 古风

过石洞临洗耳泉

逍遥长林下,倚杖秋山麓。

石室飘紫烟,茅堂带乔木。

山鸟时一鸣,溪流凡几曲。

飞泉散成珠,澄潭碧如玉。

黄猿接臂饮,翠羽联翩浴。

清涟写晴霞,惊湍沸深竹。

奇峰竖皆倒,白石煮欲熟。

愿将浇块垒,何但清心目。

恨无赤鲤骑,飞入湖中宿。

形式: 古风

石洞山居二首(其一)

长啸谢世氛,寻云事行乐。

松下问花宫,岩间望菌阁。

度形衣薜萝,量腹进藜藿。

何知愁已老,坐见木叶落。

请附鹤上人,终然务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