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其四)玄机

通身何更有踪由,三十年看水牯牛。

鼻孔无边难摸索,醍醐常纳混春秋。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翻译

全身上下哪里还有什么可以追寻的痕迹呢?
三十年来就像看着一头水牯牛一样

注释

通身:全身上下。
何更:哪里还。
踪由:可以追寻的痕迹。
三十年:指很长时间。
看:像看着。
水牯牛:水牛,一种大型役畜。
鼻孔:鼻子。
无边:极大。
难摸索:难以捉摸。
醍醐:佛教中指最纯净的乳酪上清液,比喻高深智慧。
常纳:常常容纳。
混春秋:混淆了四季,意指时间的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颂十玄谈(其四)玄机》。诗中以水牯牛为象征,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认知的境界。"通身何更有踪由",意指整体上难以捉摸或寻找其存在的痕迹;"三十年看水牯牛",三十年的观察,可能暗示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洞察,犹如看透了水牛的本质,它看似平常,实则深不可测。"鼻孔无边难摸索",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形无边的神秘性;"醍醐常纳混春秋",醍醐比喻高深的智慧,这里表示这种智慧包容万物,不受时间限制,贯穿于春去秋来。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传达出禅宗追求的超脱与智慧的深远意境,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颂十玄谈(其五)玄机

灵然一句超群象,不落圣凡无伎俩。

长笑一声烟雾宽,含虚寂照亡思想。

形式: 偈颂 押[养]韵

颂十玄谈(其二)玄机

岂与尘机作系留,有为何日得功周。

除非无我无人见,体用全通得自由。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颂十玄谈(其三)玄机

妙体本来无处所,超声越色非今古。

诠题不及议难思,莫怪道吾频作舞。

形式: 偈颂 押[麌]韵

颂十玄谈(其八)玄机

回程堪作火中牛,一叶才凋万国秋。

月朗浪平无别事,此心只在朝竿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