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求别诗

闻名不识面,胜于识面者。

未晤先惜别,形骸翻是假。

京师沙砾场,风光少秀冶。

乐事尽输吴,蓟酒独难舍。

空囊何所恋,身轻等飞瓦。

夜雨潞河风,秋郊吴苑马。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吴人求别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复杂心情。

首句“闻名不识面,胜于识面者”,以对比手法开篇,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在未见面时就已熟知对方,比面对面的相识更为珍贵。这种情感的深度,超越了简单的见面交往,强调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接着,“未晤先惜别,形骸翻是假”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即使还未正式见面,对离别的感伤之情已经油然而生,这表明了情感的真挚与深厚。同时,诗人将“形骸”(身体)与“假”相对比,暗示了情感的真实与物质世界的虚幻,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连接远比表面的接触更为重要。

“京师沙砾场,风光少秀冶”描绘了京城的景象,用“沙砾场”比喻京城的环境,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单调与冷漠。而“风光少秀冶”则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缺乏自然美景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远离自然、追求功利社会的不满。

“乐事尽输吴,蓟酒独难舍”则转向对江南(吴地)的怀念。诗人认为江南的乐事多于京城,尤其是对蓟酒(可能是指北方的一种酒)的留恋,体现了他对江南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喜爱与不舍。

最后,“空囊何所恋,身轻等飞瓦”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态度。在离别之际,他似乎对物质财富不再眷恋,甚至将其比作轻如飞瓦,突显了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的价值观。

“夜雨潞河风,秋郊吴苑马”则是对离别时刻情景的描绘,通过夜雨、河风、秋郊和吴苑马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美、哀愁的氛围,强化了离别的感伤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节寿篇(其一)

三十年藐诸,一顾一呜咽。

泪湿琐窗花,红紫也成雪。

穷巷苦书声,孤釭语寒铁。

敝帙三五箱,字字殷痕血。

垂老课儿官,霜花冷白发。

湘湖千顷莼,不敢饷儿侄。

母贞益子廉,源清者流洁。

辟如干霄筠,稚笋亦高节。

翚锦落天花,万古水潭热。

乡邦传盛事,似作昔贤说。

试检孀娥编,女史难为烈。

形式: 古风

节寿篇(其二)

立孤丈夫难,何况妇也只。

裹泪看零丁,忍作山头石。

熊窗闭孤影,几曾见天碧。

夜雨丝络声,穷巷丘轲籍。

尺楚起雏皇,长风老劲翮。

五载萧山令,空斋类禅客。

近雪无缁流,何况霜自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七月二十一日有忆偶题

雾月晓花啼,柳冷莺梦怯。

石枕刻相思,秾香散幽帖。

清思如静水,红从笑颊起。

背灯换溽衣,倩郎收珰珥。

别泪浸兰被,恩爱等蝉翅。

银箸拨香灰,写作天长字。

塔灯绕层橑,红阑对大道。

昔时合欢场,今见高冢草。

枫根闻鬼语,乡音带淮楚。

淰淰女鬼神,吹作何山雨。

形式: 古风

伯修斋中同汪参知诸兄共谭

石瘦盆池清,竹冷秋窗茜。

只数本蓼花,亦复添幽艳。

贤朋三五人,肝胆皆如面。

宝月舍琉璃,无心不可见。

摩砻若许年,宦网增尘罥。

学道不出缠,如以䞓加茜。

辟诸生矿金,渣汁少陶鍊。

毛孔薰旃檀,庞公以为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