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绿阴啼鸟春将老,古寺垂杨日未西。
客子欲归风满袖,桃花无语水流溪。
有人蔬笋忘饥渴,何处松楸杂笑啼。
准拟一时僧榻畔,诗翁题后更谁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逝去、夕阳西下的宁静画面。"绿阴啼鸟春将老"写出了鸟儿在浓密的树荫中鸣叫,暗示着春天的生机正在消退。"古寺垂杨日未西"进一步描绘了古寺周边的环境,柳树依依,夕阳尚未落山。
"客子欲归风满袖"表达了游子即将离开寺庙时的心情,微风吹拂衣袖,似乎带着离别的感伤。"桃花无语水流溪"则以桃花和流水无声的场景,寓言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桃花虽美,却无法留住春天,流水潺潺,带走的是岁月。
"有人蔬笋忘饥渴"转向了寺中的日常生活,有人专注于粗茶淡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何处松楸杂笑啼"则借松柏和坟墓间的笑声与哭泣,暗示生死之理,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准拟一时僧榻畔,诗翁题后更谁题"表达了诗人期待在僧人榻边暂歇,写下诗篇,但又担心自己离去后,还有谁能续写这样的诗篇,流露出一种孤独与传承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景于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关切。
不详
何处寻三窟,端来寄一壶。
岩根接沧海,云杪挂浮图。
古壁碑漫灭,灵鳗事有无。
昌公好相识,閒暇说江湖。
闻说铜山下,书屏四面开。
就僧煮紫笋,共客席青苔。
铁画年俱长,霜根顶未栽。
何当端午暇,一别剡乡来。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
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
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
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野火烟云窟,春溪风日朝。
花迟年有闰,树密地无徭。
山鼓通荒戍,庭碑认往朝。
客言僧可隐,胜似隐农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