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夙驾移天跸,凭轩览汉都。

寒烟收紫禁,春色绕黄图。

旧史遗陈迹,前王失霸符。

山河寸土尽,宫观尺椽无。

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谟。

茨室留皇鉴,熏歌盛有虞。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清晨驾车迁移天子车驾,倚窗远眺汉代的京都。
寒冷的烟雾收敛了紫禁城的威严,春天的色彩环绕着皇宫的蓝图。
历史的旧事遗留着过去的痕迹,先前的帝王失去了统治的象征。
江山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宫殿的每一片屋檐都见证了过往。
真正的崇高在于德行,壮丽的建筑并非仅为谋划。
简陋的小屋留下了皇帝的明智之鉴,音乐和颂歌彰显着虞舜时代的繁荣。

注释

夙驾:清晨驾车。
移天跸:迁移天子车驾。
凭轩:倚靠窗户。
紫禁:古代皇家宫殿。
黄图:皇宫的蓝图。
霸符:象征统治的标志。
山河寸土:江山每一寸土地。
宫观:宫殿。
崇:崇高。
德:德行。
谟:谋划。
茨室:简陋小屋。
皇鉴:皇帝的明智之鉴。
熏歌:音乐和颂歌。
有虞:虞舜时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出行的壮观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历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都长安的繁华与帝王的威仪。

“夙驾移天跸”一句,设定了早晨皇帝启程的宏大画面,“跸”是皇帝车驾的尊称,表明诗人对帝权的崇敬。紧接着,“凭轩览汉都”则展示了君王从高处眺望古都风光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脉的尊重和领悟。

“寒烟收紫禁”、“春色绕黄图”两句,通过对季节与宫廷建筑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不失肃穆的画面。其中,“紫禁”指皇宫,“黄图”则是古代用来象征帝都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彰显出皇权的威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旧史遗陈迹”、“前王失霸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往帝王的怀念。这里,“陈迹”指的是古代留下的遗迹,而“霸符”则是古代君主权力的象征,通过这两句,诗人流露出一丝历史沧桑的感慨。

“山河寸土尽”、“宫观尺椽无”两句,则描绘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或自然灾害后景象的荒凉。这里,“寸土”和“尺椽”都是极小的量词,强调了破坏的彻底性。

紧接着,“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谟”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伟大和美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宏伟,而应该是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崇高。

最后,“茨室留皇鉴”、“熏歌盛有虞”两句,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智慧的保留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这里,“茨室”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皇鉴”则是帝王的镜子,象征着智慧和警示;“熏歌”可能是一种祭祀或庆典中的歌曲,而“有虞”则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遗迹以及帝王权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古都长安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学的宏大气魄和精致技艺。

收录诗词(20)

赵彦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后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卒。彦昭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传于世

  • 籍贯:甘州张掖
  • 生卒年:唐](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

相关古诗词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燕应制

贤族唯题里,儒门但署乡。

何如表岩洞,宸翰发辉光。

地在兹山曲,家临合水阳。

六龙驻旌罕,四牡耀旂常。

北斗临台座,东山入庙堂。

天高羽翼近,主圣股肱良。

野竹池亭气,村花涧谷香。

纵然怀豹隐,空愧蹑鹓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

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

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

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

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

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

审梦西山下,焚香北阙前。

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

咫尺真容近,巍峨大象悬。

觞从百寮献,形为万方传。

声教唯皇矣,英威固邈然。

惭无美周颂,徒上祝尧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戏赠

砌下梧桐叶正齐,花繁雨后压枝低。

报道不须鸦鸟乱,他家自有凤凰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