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感怀

渔翁那会我,傲兀苇边行。

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

江花红细碎,沙鸟白分明。

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渔夫哪懂我的心意,我独自傲然地在芦苇边行走。
在这纷乱的世界难以隐匿行踪,我打算顺流而下,洗濯我的帽带表示高洁之意。
江边的花朵红得细碎而艳丽,沙滩上的鸟儿洁白得格外显眼。
傍晚时分我题诗的地方,春风吹过斑竹,传来沙沙声响。

注释

渔翁:捕鱼的人。
那会我:哪里懂得我。
傲兀:傲然独立的样子。
苇边行:在芦苇丛边行走。
乱世:动荡不安的社会。
难逸迹:难以隐藏自己的行踪或避世。
乘流:趁着水流。
濯缨:洗涤冠带,比喻超脱世俗,保持高洁。
江花:江边的花。
红细碎:红色且细小繁多。
沙鸟:沙滩上的鸟。
白分明:白色且清晰可见。
向夕:傍晚时分。
题诗处:写诗的地点。
春风:春天的风。
斑竹声:风吹过有斑点的竹子所发出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翁在乱世之中,独自行走于苇边的情景。"渔翁那会我,傲兀苇边行"表达了诗人对渔翁超脱尘俗、独立自我的赞美。而"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动荡不安社会环境的无奈和逃避之意。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江花红细碎,沙鸟白分明"勾勒出了春日江边的美丽画面。"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则捕捉到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于某个地点停留下来吟咏诗句的情景,以及那微妙的春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乱世之中的个人情感与逃避欲望的表达。通过渔翁这一隐逸形象,诗人寄寓了自己对于超然物外、保持心灵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湘江送客

湘江秋色湛如冰,楚客离怀暮不胜。

千里碧云闻塞雁,几程青草见巴陵。

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

鹦鹉洲边若回首,为思前事一扪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湘江渔父

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

有客钓烟月,无人论醉醒。

门前蛟蜃气,蓑上蕙兰馨。

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

太尉遗孤井,寒澄七百年。

未闻陵谷变,终与姓名传。

影浸无风树,光含有月天。

林僧晓来此,满汲洒金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登大林寺观白太傅题版

九叠苍崖里,禅家凿翠开。

清时谁梦到,白傅独寻来。

怪石和僧定,闲云共鹤回。

任兹休去者,心是不然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