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西江望士众长兼,卓荦传家在一男。

壮志异时开史牒,妙龄终日对书龛。

桂堂发策收科选,樱苑颁诗豫宴酣。

大邑援琴聊试可,小州怀绂果才堪。

分台拜职荣先入,抗疏辞恩耻横覃。

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

龙鳞直为当官触,虎穴宁关射利探。

朱毂兽头终协梦,粉闱鸡舌更须含。

均输北转荆门鹢,劝课西临蜀市蚕。

期信有儿迎郭伋,食贫无地乞羊昙。

櫜垂铃栈驼鸣?,节拥棠郊虎视眈。

归见广墀瞻斧藻,对扬初服改朱蓝。

进班华省财方阜,出按穷边虏稍戡。

帝命贾琮当冀北,民歌姬奭次周南。

投壶飨客鱼无乙,伐鼓蒐兵马有驔。

鲸鬣掀红旗杳杳,虬髯吒黑纛鬖鬖。

威加诸部风霜肃,惠浸连营雨露涵。

大斗时时能剧饮,轻裘往往祇清谈。

乾龙已应天飞五,晋马徐观昼接三。

道在君臣方自合,德侔卿长亦谁惭。

便蕃肯较平生宠,放旷皆知雅性媅。

委佩去辞廷殖殖,扬舲来得府潭潭。

一尊客语从容尽,千里人情委曲谙。

岂但搢绅称召杜,故多扶杖祝彭聃。

幕中俊乂闲刀笔,帐下骁雄冷剑镡。

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

从来贵势公何慕,自是贤名上所贪。

未信逸身今以老,且当忧国每如惔。

论心邂逅胶投漆,搔首低徊雪满簪。

镇抚未惊移岁月,追攀曾许赏烟岚。

馀欢遽隔新亭饯,宿惠难忘旧馆骖。

卷曲尚谁知散栎,峥嵘空此咏枯楠。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江宁彭给事赴阙》。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朋友。在这首长篇七言律诗中,王安石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笔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才华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前程的期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人才选拔制度的期待。

首先,诗人通过“西江望士众长兼”、“壮志异时开史牒”等句子,描绘了一幅士子们怀抱远大理想、积极备考的生动画面。这些句子展现了士子们的坚韧不拔和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桂堂发策收科选”、“樱苑颁诗豫宴酣”等句,写出了科举考试的盛况以及士子们在考场上的英姿飒爽。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重要性,也反映出诗人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而“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坚持原则和直言真理的赞赏,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对正义的追求。

在“龙鳞直为当官触”、“虎穴宁关射利探”这两句中,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强调了作为士子应具有的坚定意志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此外,“朱毂兽头终协梦”、“粉闱鸡舌更须含”等句,则是对朋友才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其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怀,更反映出整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不仅送别朋友,更是寄寓着自己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理想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吴仲庶出守潭州

吴公治河南,名出汉廷右。

高才有公孙,相望千岁后。

平明省门开,吏接堂上肘。

指撝谈笑间,静若在林薮。

连墙画山水,隐几诗千首。

浩然江湖思,果得东南守。

传鼓上清湘,旌旗蔽牛斗。

方今河南治,复在荆人口。

自古楚有材,酃渌多美酒。

不知樽前客,更得贾生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吴显道五首(其五)

百年多病独登台,知有归日眉放开。

功名富贵何足道,且赋渊明归去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吴显道五首(其四)

忽忆旧乡头已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临江把臂难再得,江水江花岂终极。

形式: 古风

送吴显道五首(其三)

临川楼上柅园中,罗帏绣幕围香风。

觥船一棹百分空,看朱成碧颜始红。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旧事无人可共论,惟君与我同怀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