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其三)

白云湖上华阳山,那得相看不醉还。

明日蓬蒿三径没,谁怜长史在人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通过“白云湖”、“华阳山”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在此美景中相会,饮酒畅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首句“白云湖上华阳山”,以“白云”、“湖”、“华阳山”构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白云飘渺,湖水宁静,山色葱郁,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秀美。这样的背景之下,人的情感显得更为深沉和丰富。

次句“那得相看不醉还”,直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在如此美景中的愉悦心情。这里的“醉”不仅指酒醉,更包含了心灵的陶醉、情感的沉浸,以及对眼前美好景象的无限感慨。诗人与友人在这里相遇,共享这份难得的欢愉,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只剩下纯粹的快乐和满足。

后两句“明日蓬蒿三径没,谁怜长史在人间”,则从眼前的欢聚转向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惜。诗人预见到相聚时光的短暂,明日之后,各自的生活轨迹可能会让这段美好的时光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他担心着,当自己成为“长史”(古代官职名),即在忙碌的公务中,是否还有机会与朋友相聚,享受这样的闲适与欢乐。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可能失去这种纯粹快乐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追求。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其四)

美酒新开琥珀光,还堪潦倒故人傍。

已拚十日平原饮,怪尔能飞五月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其一)

满天鸿雁雨纷纷,浊酒黄花把向君。

莫道龙山高会后,风流今少孟参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其二)

茱萸美酒玉壶殷,此日逢君一醉还。

愁见孤城秋色里,不知风雨遍空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其三)

处处登高白发新,年年陶令罢官贫。

萧条岂少东篱菊,不见当时劝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