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荆山归富平为其尊人寿二首(其一)

平生游未到秦川,每送秦人一黯然。

四姓帝居雄自古,二崤关路险如天。

河冰坚处行归骑,霜月圆时泊客船。

不必更论南越橐,卷中曾补白华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送程荆山归富平为其尊人寿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程荆山即将离开秦川返回富平时的离别之情,以及对秦川这一地区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感慨。

首句“平生游未到秦川”,表达了诗人对未曾亲临秦川的遗憾,流露出一种向往之情。接着,“每送秦人一黯然”则点明了诗人每次送别前往秦川的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不舍。

“四姓帝居雄自古,二崤关路险如天”两句,通过描述秦川地区的历史地位和地理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险峻。四姓帝居指的是历史上秦、汉、唐、宋四个朝代的帝王在此地建都或驻跸,而二崤关则是著名的险要之地,形象地比喻为通往天际的道路。

“河冰坚处行归骑,霜月圆时泊客船”描绘了秦川地区冬季的景象,冰封的河流上有人骑马归来,霜月圆时则有船只停泊岸边,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换下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

最后,“不必更论南越橐,卷中曾补白华篇”两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尾,既是对友人旅程的祝福,也暗含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南越橐可能是指友人此行的目的地或某种象征,而“卷中曾补白华篇”则表明诗人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记录或赞美过类似的主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对秦川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欣赏与赞叹,同时融入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传承。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程荆山归富平为其尊人寿二首(其二)

源溪苓塞近何如,华子高栖善著书。

归奉晨昏千里外,正当天地一阳初。

罗浮大药光生鼎,太华晴峰雪照庐。

自昔五陵游侠窟,送君临发重踟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己巳九日镇海楼作

自我移居到南郭,登高三上三城北。

城隅杰阁五层开,六合分明在胸臆。

二江洋洋趋向东,五岭气与珠厓通。

青天四垂海波立,烟云变幻生长风。

故人相约酬佳节,歌舞冈前高宴列。

东西南北一萍蓬,永啸长吟各雄杰。

仙人亭馆石为台,文窗四启无纤埃。

木棉古树垂百仞,清阴覆地秋声来。

座边埤堄连天起,万垒青青皆秀峙。

龙盘虎踞势未殊,为霸为王皆有以。

昔人歌舞尚留名,今人歌舞不成声。

广武城头发浩叹,千秋阮藉称狂生。

君不见高皇用武平方国,百粤怀柔独文德。

斯楼结构自初年,其废其兴岂人力。

雕甍刻桷此重新,地转天旋多气色。

为君酾酒兴何极,半酣起舞忘头白。

倚天长剑又何人,侧身四望乾坤窄。

形式: 古风

罗浮道中值王础尘生日寄之

别时不谓便逾旬,此日高天见雁群。

黄菊篱边谁对酒,朱明洞口倍怀君。

生多忧患常同遘,齿在桑榆愧未闻。

已定穷通数年计,白头相伴老飞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赠别任道爰

隐居虽隔岭头云,廿载相知只耳闻。

三度南来初值我,一秋游兴又违君。

生涯事事成蛇足,行迹年年似雁群。

未必白头皆若此,酒阑携手望星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