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僧宿道者院

携文过水宿,拂席四廊尘。

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

点灯吹叶火,谈佛悟山人。

尽有栖霞志,好谋三教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带着文章走过流水边住宿,拂去席子上的四处灰尘。
掉落的果实敲击着楼顶的瓦片,高飞的萤火虫照亮了鹤的身躯。
点燃灯火,借着叶子燃烧的火光,与山中修行者谈论佛法。
他怀揣着栖霞山般的隐逸志向,渴望与儒、释、道三教的邻居和睦相处。

注释

携文:带着文章。
过水宿:走过流水边住宿。
拂席:拂去席子。
四廊尘:四处灰尘。
坠果:掉落的果实。
敲楼瓦:敲击楼顶瓦片。
高萤:高飞的萤火虫。
鹤身:鹤的身躯。
点灯:点燃灯火。
吹叶火:借叶子燃烧的火光。
谈佛:谈论佛法。
悟山人:与山中修行者交流。
栖霞志:栖霞山般的隐逸志向。
好谋:渴望。
三教邻:儒、释、道三教的邻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与僧侣共同度过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刻体验。开篇“携文过水宿,拂席四廊尘”两句,勾勒出行者携带着文章或书籍跨越河流后,在僧院中落脚的场景,拂去座席上的尘土,准备就寝。

接着,“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果实坠落的声音轻敲着屋顶,而飞蛾在月光下盘旋,像是映照着行者的灵魂。

“点灯吹叶火,谈佛悟山人”两句,透露出夜晚的宁静中,诗人与僧侣之间关于佛法的深入对话。点燃的灯火和轻拂的树叶间产生的微弱火光,是他们精神交流的象征。

最后,“尽有栖霞志,好谋三教邻”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栖息于山林中的志向,以及对儒、道、佛“三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这里的“栖霞”,意指隐逸山林,而“三教邻”则象征着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和睦共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哲学思考的热爱,以及他对于不同文化与信仰间交流与融合的向往。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圭峰溪居寄怀韦曲曹秀才

南北飞山雪,万片寄相思。

东西曲流水,千声泻别离。

巴猿学导引,陇鸟解吟诗。

翻羡家林赏,世人那得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早春友人访别南归

南归来取别,穷巷坐青苔。

一盏薄醨酒,数枝零落梅。

潮生楚驿闭,星在越楼开。

明日望君处,前临风月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曲江渔父

儿孙闲弄雪霜髯,浪飐南山影入檐。

卧稳篷舟龟作枕,病来茅舍网为帘。

值春游子怜莼滑,通蜀行人说鲙甜。

数尺寒丝一竿竹,岂知浮世有猜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江干即事

病卧四更后,愁闻报早衙。

隔关沈水鸟,侵郭噪园鸦。

吏瘦餐溪柏,身羸凭海槎。

满朝吟五字,应不老烟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