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瞻次梅圣俞旧韵题乡舍木山

江槎出没浮犀牛,波涛掀天谷为洲。

江寒水落惊霜秋,危根瘦节鸣寒流。

脆朽吹去谁镌锼,连峰叠嶂立酋酋。

吾家此山不易得,十年弃置空自尤。

猿号鹤唳岂无意,委蛇怪我怀羔裘。

西归父老拍手笑,笑忆翁子躬薪槱。

去时三山今有五,不问故园惟一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江中的木筏时隐时现,像犀牛浮出水面,巨大的波涛如同把山谷当作小岛。
江面寒冷,水位下降,仿佛秋霜降临,枯瘦的树根在寒流中发出声响。
脆弱的树木被风吹落,无人雕琢,连绵的山峰直立如尖塔。
我家附近的这座山实属难得,我已离开十年,空自感慨。
猿猴哀号,白鹤长啸,似乎在表达它们的情感,而我却怀念着羊皮衣的温暖。
家乡的父老们笑着回忆,笑谈我父亲当年亲手砍柴的情景。
离开时的三座山如今已成五座,我不再询问故乡,只记得那片唯一的山丘。

注释

槎:木筏。
犀牛:比喻木筏在水中起伏的样子。
谷为洲:形容波涛汹涌,使谷地似小岛。
危根瘦节:枯瘦的树根和枝节。
镌锼:雕刻。
酋酋:形容山峰直立的样子。
易得:容易得到。
尤:感慨,遗憾。
猿号鹤唳:猿猴和鹤的叫声。
羔裘:羊皮衣,象征温暖。
躬薪槱:亲自砍柴,指勤劳的生活。
三山:泛指家乡的山。
丘:山丘,代指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奇景,江中的木筏如同犀牛出没,波涛汹涌,仿佛将山谷变为小岛。秋天江水寒冷,水位下降,露出险峻的树根和枝节,它们在寒流中发出瑟瑟声响。诗人感慨木山虽美,却已年久失修,无人照料,只有连绵的山峰默默耸立。诗人表达对家乡木山的珍视,感叹自己离家多年,家园变化,唯有木山依旧,猿鹤的哀鸣似乎也在嘲笑他的远离。最后,诗人提到乡亲们回忆起他父亲当年辛勤劳作的情景,而今故乡已非昔比,他只怀念那一片曾经的山丘。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二咏(其一)

江湖性终在,平地难久居。

渌水雨新涨,扁舟意自如。

河身萦疋素,洪口转千车。

愿言弃城市,长竿夜独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二咏(其二)

懒思久废诗,病肠不堪酒。

强颜水石间,滥迹宾主后。

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

莫随使车尘,岂畏严城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

女子勿言弱,男儿何必强。

君看张夫人,身举十五丧。

头上脱笄珥,箧中斥襦裳。

筑坟连丘山,松柏郁苍苍。

亲戚不为助,涕泣感道傍。

昔有王氏老,身为尚书郎。

亲死弃不葬,簪裾日翱翔。

白骨委庐陵,宦游在岐阳。

一旦有丈夫,轩轩类佯狂。

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嗟汝平生事,不了令谁当。

汝身暖丝绵,汝口甘稻粱。

衣食未尝废,此事乃可忘。

一言中肝心,投身拜其床。

傍人漫不知,相视空茫茫。

终言汝不悛,物理久必偿。

儿女病手足,相随就沦亡。

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

明年及前期,长子忧骭疡。

一麾守巴峡,双柩还故乡。

弱息虽仅存,蹒跚亦非良。

谁言天地宽,网目固自张。

古事远不信,近事世所详。

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同王适曹焕游清居院步还所居

身为江城吏,心似野田叟。

寻僧忽忘归,饱食莫携手。

畏人久成性,路绕古城后。

茅茨远相望,鸡犬亦时有。

人还市井罢,日落狐兔走。

回风吹横烟,烧火卷林薮。

草深径渐恶,荆棘时挂肘。

褰裳涉沮洳,斜绝污池口。

投荒分岑寂,攲侧吾自取。

二君独何为,经岁坐相守。

游从乏车骑,饮食厌菘韭。

周旋未忍弃,辛苦亦何负。

归来倚南窗,试挹樽中酒。

笑问黄泥行,此味还同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