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

背烛共怜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

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

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性格慵懒却喜好亲近他人,门前冷落与邻居关系融洽。
在烛光下共同怜惜深夜的月亮,踩着花瓣一同惋惜逝去的青春。
虽然居住的地方偏僻适合养病,但在书阁中地位低微无法解决贫困。
像你这样有文采德行的人还如此憔悴,不知道天庭在等待何人。

注释

性情懒慢:性格慵懒,不愿做事。
杏坛:古代教育场所,这里代指隐居之处。
芸阁: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代官府的文职工作。
霄汉:天空,常用来比喻高位或朝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春天共同居住的和谐场景。开篇"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表达了诗人性格上的温柔敦厚以及对邻里关系的珍视。"背烛共怜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则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夜相伴,共同欣赏明月,以及对逝去青春的珍惜之情。

然而,在这宁静祥和的生活中,也透露出一丝哀愁。"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暗示了诗人在隐逸生活中的身体欠佳,以及对外界贫困现实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可能是指卢四周谅)的怀念与担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等待。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内心的矛盾。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

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

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

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尽劝客酒

林下春将尽,池边日半斜。

樱桃落砌颗,夜合隔帘花。

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

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尽日

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

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

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

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园林三两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