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褚校书归旧山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正在送别一位名叫褚生的校书,即负责校正古籍的人返回他在深山中的旧居。
“握珠不返泉,匣玉不归山。”开篇即以比喻手法,表达珍奇之物难以复返其原处的意境,暗示人事亦如是难以回头。接着,“明皇重士亦如此,忽怪褚生何得还。”诗人感慨于朝廷对人才的厚爱,就像褚生这样的人才能够回到山中,这分明是一种幸运。
“方称羽猎赋,未拜兰台职。”此句表达褚生刚开始学写《羽猎赋》这样的文章,还未曾担任过朝廷的官职。汉代的《羽猎赋》是古典文学中著名的狩猎诗,而“兰台”则指东汉时期负责校书的机构,即后来的国子监。
“汉箧亡书已暗传,嵩丘遗简还能识。”褚生对古籍有着深厚的研究和理解,他能够识别那些已经失传的汉代文献,以及嵩山(即太行山)中流传下来的残简断篇。
“朝朝待诏青锁闱,中有万年之树蓬莱池。”诗人描述了褚生每天等待着皇帝的命令,却在一座被称为蓬莱池的地方,有着千年的古树。这既是对褚生学问渊博的赞誉,也暗示他与世隔绝,追求高洁。
“世人仰望栖此地,生独徘徊意何为。”人们都向往这样的清净之地,而褚生却独自徘徊在这里,他的心中有着怎样的想法呢?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褚生可以回到他旧日的山中,薇草(一种野生植物)也可以被采集,但自从离开尘世之后,时间似乎已经变了样。
“藏书壁中苔半侵,洗药泉中月还在。”他的藏书之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而他用来浸洗草药的泉水旁,夜晚依旧有着明亮的月光。这些景象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春风饮饯灞陵原,莫厌归来朝市喧。”春天的微风中,他在灞陵原上饮马,不要嫌弃返回尘世的繁华都市。
结尾处,“不见东方朔,避世从容金马门。”诗人没有看到像东方朔这样的隐逸,只能看到褚生安然地避世于金马门旁。这一句既表达了对褚生的赞美,也抒发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送别褚生这一特定情境,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纯净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