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创作的《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荔枝为题,表达了对荔枝品质与用途的思考,以及对古人因口腹之欲而致祸的历史教训的反思。
首句“离枝五日不成筐”,形象地描绘了荔枝从树上摘下后不易保存的状态,强调了荔枝的新鲜与珍贵。接着,“色味何能到玉堂”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荔枝的色泽与味道比作难以达到皇宫殿堂的珍品,表达了对荔枝独特魅力的赞美。
“汉驿枉教劳马足,李家空复舞霓裳”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指古代为了运输荔枝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最终未能使荔枝在皇宫中得到充分的欣赏,暗示了荔枝虽好,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尽享其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古人追求奢华生活的讽刺。
“止堪作脯供茶宴,合取馀膏付酒娘”则进一步阐述了荔枝的用途,指出荔枝可以制成干果供茶宴食用,剩余的汁液则可用来酿酒,体现了对荔枝价值的充分利用。
最后,“口腹累人垂炯戒,昔贤一疏自千霜”两句,通过引用古人因贪食而遭受灾祸的故事,警示人们应节制口腹之欲,避免因一时的享受而带来长远的祸害。整首诗在赞美荔枝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