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四)

迷时境上千般有,悟去心中一物无。

若会笑声还似哭,方知生与死同途。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探讨了生命、觉悟与存在的本质。首先,“迷时境上千般有”,描述了在迷惑与无知的状态下,人们面对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复杂性,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

接着,“悟去心中一物无”,意味着当一个人达到觉悟的状态,内心便回归到一种纯净无物的状态,仿佛一切外在的纷扰与执着都消散了,只剩下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反映了佛教中追求心灵解脱、去除贪嗔痴的重要思想。

“若会笑声还似哭”,这一句则以幽默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它指出,即使在欢笑之时,内心也可能隐藏着对生命无常、痛苦的深刻理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欢笑与哭泣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最后,“方知生与死同途”,这句话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即生命与死亡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过程。它强调了生命的循环与连续性,以及在生死之间寻找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觉悟的价值以及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五)

动弦别曲,叶落知秋。隔墙见角,便知是牛。

伶俐衲僧,才眨眼商量,已落第三筹。

休休,不如无事挂心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六)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祇要心传。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七)

我笑禅和子,茫茫能地头。

随人语脉转,何日得心休。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五十八)

滔滔生死海无涯,绿鬓朱颜未足誇。

五蕴山头云散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