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由清代诗人张玉珍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与亲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
首句“看瘦黄花,吟凋红叶”,以秋天的典型景物黄花与红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雁行联序深秋节”一句,借大雁南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时光匆匆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未能谈尽五年心,无端又作销魂别。”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因长时间的分离而积累的情感无法在短暂的相聚中完全倾诉,再次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这里的“五年心”不仅指时间的长度,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积累。
“越水苍茫,吴山青叠。”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壮丽景色,反衬出离别的哀愁。越水苍茫,吴山青叠,既是自然美景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暗示着即使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也无法掩盖离别的伤感。
“相思两地情难遏。”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主题——相思之情难以抑制。无论是身处何地,思念之情都如同潮水般涌动,无法阻挡。
最后,“扁舟今夜泊江干,一声渔笛和愁咽。”以扁舟夜泊、渔笛声起的场景结束全词,既描绘了离别之夜的静谧与孤独,也通过渔笛声的哀怨,进一步强化了离愁别绪的主题。扁舟的停泊象征着暂时的停留,而渔笛的“愁咽”则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离别,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