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季萍妹归桐川后,别已五年,今秋始得聚首,甫及两月又将遄返,作此送之

看瘦黄花,吟凋红叶。雁行联序深秋节。

未能谈尽五年心,无端又作销魂别。

越水苍茫,吴山青叠。相思两地情难遏。

扁舟今夜泊江干,一声渔笛和愁咽。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由清代诗人张玉珍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与亲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

首句“看瘦黄花,吟凋红叶”,以秋天的典型景物黄花与红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雁行联序深秋节”一句,借大雁南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时光匆匆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未能谈尽五年心,无端又作销魂别。”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因长时间的分离而积累的情感无法在短暂的相聚中完全倾诉,再次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这里的“五年心”不仅指时间的长度,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积累。

“越水苍茫,吴山青叠。”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壮丽景色,反衬出离别的哀愁。越水苍茫,吴山青叠,既是自然美景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暗示着即使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也无法掩盖离别的伤感。

“相思两地情难遏。”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主题——相思之情难以抑制。无论是身处何地,思念之情都如同潮水般涌动,无法阻挡。

最后,“扁舟今夜泊江干,一声渔笛和愁咽。”以扁舟夜泊、渔笛声起的场景结束全词,既描绘了离别之夜的静谧与孤独,也通过渔笛声的哀怨,进一步强化了离愁别绪的主题。扁舟的停泊象征着暂时的停留,而渔笛的“愁咽”则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离别,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收录诗词(115)

张玉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鼓笛令.题庄磐山表姊吟菊图

一番细雨刚重九。正东篱、餐英时候。

帘卷西风秋意透。更添个、苦吟人瘦。

题遍冷香千首。澹如斯、花应为友。

谢女才华今恰又。这回认取仙姿秀。

形式: 词牌: 鼓笛令

虞美人.元夕

去年元夕华灯里。谙尽愁滋味。今年元夕月孤明。

依旧无聊默坐、听深更。江梅消息东风漏。

人也如梅瘦。冷香幽韵谱琴丝。

却笑此情偏有、侍女知。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采桑子.夜坐

半帘淡月筛疏影,坐到深宵。闷到深宵。

烧尽闲窗烛几条。燕山近日音书断,路也苕苕。

梦也苕苕。卜尽金钱倍寂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沁园春.游知止山庄呈王梅影表叔

小舫蜻蜓,怯任西风,轻吹画桡。

爱寒山黛拥,细眉高髻,残阳碧袅,短缕长条。

路入溪湾,门涵水影,人立西湖第几桥。

循廊步,早窗纱齐拓,翠袖频招。何当曲奏云璈。

听字字、清真叶凤箫。

正丹枫两岸,霜文受记,菊黄三径,粉本争描。

绣斧闲居,班衣乐志,此福人间未易消。

耽游处、又斜阳一抹,瞥下花梢。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