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
阳龙言向离宫出,阴虎还于坎位生。
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属于道教修真养生主题。诗中通过对药镜和阳龙、阴虎等象征性的描述,表达了修炼成丹的理念。
“因看崔公入药镜”中的“崔公”可能指的是崔颢,相传他有着美容之术,这里借用来比喻通过内观而悟道。药镜则是古人用以望气、养生的一种道具,象征着对内在自我修养的追求。
“令人心地转分明”表达了通过这种修炼使人的心性变得清明纯净。
接下来的“阳龙言向离宫出,阴虎还于坎位生”,则是用道教五行学说中的元素变化来比喻修炼过程。阳龙代表着金、西方的元素,离宫也指西方;而阴虎代表水、北方的元素,坎位即是北方。这里讲述的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二物会时为道本”说明了这种阴阳交感、五行相生是修炼之道的根本。
“五方行尽得丹名”则指通过对五行元素的完全把握,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
最后,“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告诫那些追求修真的人,如能领悟这些道理,就必然能够乘坐传说中的赤龙(象征着火、南方),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得到仙道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元素和宇宙规律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修炼之道的理解和追求,是一篇融合了道教哲学与修行理念的诗作。
不详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
尽道东山寻汞易,岂知西海觅铅难。
玄珠窟里行非远,赤水滩头去便端。
认得灵竿真的路,何劳礼月步星坛。
莫怪爱吟天上诗,盖缘吟得世间稀。
惯餐玉帝宫中饭,曾著蓬莱洞里衣。
马踏日轮红露捲,凤衔月角擘云飞。
何时再控青丝辔,又掉金鞭入紫微。
黄芽白雪两飞金,行即高歌醉即吟。
日月暗扶君甲子,乾坤自与我知音。
精灵灭迹三清剑,风雨腾空一弄琴。
的当南游归甚处,莫交鹤去上天寻。
浮名浮利两何堪,回首归山味转甘。
举世算无心可契,谁人更与道相参。
寸犹未到甘谈尺,一尚难明强说三。
经卷葫芦并拄杖,依前担入旧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