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次夜宿于茶陵五峰庵的静谧体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访寺的过程与庵中所见所感。
首句“攀萝蹑磴路盘纡”,生动描绘了登山时的艰难与曲折,仿佛在绿藤与石阶间穿行,道路蜿蜒曲折。接着,“出涧流泉百折馀”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泉潺潺,绕过无数弯道的情景,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地献秫田充佛供,天留松径作僧居”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融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崇敬。秫田供养着佛祖,松径成了僧侣修行之地,人与自然、宗教与生活在此和谐共存。
“数声清磬红尘隔,一瓣名香黑业除”描绘了庵中清幽的环境,清磬之声仿佛能隔绝外界的喧嚣,一瓣名香则象征着洗涤心灵的黑业,净化心灵,带来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喜共山云分半榻,通宵魂梦寄空虚”表达了诗人与山云共享半榻的喜悦,以及整夜沉浸在空灵寂静中的感受。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宁静环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