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
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润泉。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
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自然中静坐参禅的景象。"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表明诗人远离尘世的喧嚣,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独立地进行禅修。"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润泉"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月光洒在平坦的岩石上,松林中传来阵阵清新的风声和潺潺的泉水声,这些都是修行者沉浸于禅定时所感受到的自然之声。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展现了诗人通过禅坐逐渐达到性格空明,心灵深处与宇宙之道相通融。这里的“性空”意味着超越世俗的束缚和欲望,而“心悟自通玄”则表达了一种直接体悟生命真谛和宇宙奥秘的状态。
"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生与死、存在与消逝之间的关系,暗示了修行者对于尘世的超脱。"去住浑无迹"意味着生活和死亡都已变得模糊不清,没有明显的痕迹可寻;而“青山谢世缘”则是修行者与世俗的告别,青山成为了他与尘世联系的最后象征。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色和禅坐的心境体验,传达了一个超脱世间纷扰、达到心灵净化和精神自由的主题。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行旅悲摇落,风波厌别离。
客程秋草远,心事故人知。
暮鸟翻江岸,征徒起路岐。
自应无定所,还似欲相随。
留欢方继烛,此会岂他人。
乡里游从旧,儿童内外亲。
夜深愁不醉,老去别何频。
莫折园中柳,相看惜暮春。
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
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
渔沪拥寒溜,畬田落远烧。
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
一宿西峰寺,尘烦暂觉清。
远林生夕籁,高阁起钟声。
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虽云殊出处,聊与说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