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其一)

林下忘官品,闻公近最荣。

军民制全蜀,名住列西清。

器自海岳重,文兼全玉声。

早来登政府,活法了寰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林荫下忘却官场身份,听说您最近最为显赫。
您管理着军民,统辖整个蜀地,名声位列朝廷西清显要之地。
您的才德如同来自山岳大海般厚重,文章才华更是兼备众美之声誉。
您早早地就登上政坛要职,推行的法制使天下都受益。

注释

林下:隐居或退隐之处。
官品:官职品级。
近最荣:最近非常荣耀。
军民:军队和百姓。
制:管理。
全蜀:整个蜀地。
名住:名声居于。
西清:朝廷西部的清贵之地。
器:才能、品质。
海岳:比喻高山大海,形容人的才德深厚。
全玉声:兼有玉的温润与声音之美,赞美文章才华出众。
早来:早早地。
政府:朝廷、政界。
活法:活用法律,指推行有效的法制。
寰瀛:天下。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镈所作,名为《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其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京仲远担任四川制帅的赞赏和祝福之情。

"林下忘官品,闻公近最荣。"

这两句描写的是友人在林下忘却官职的烦恼,听说他最近非常荣耀。这表明作者对京仲远升迁的高兴和认可,同时也反映出京仲远个人的修养和品格。

"军民制全蜀,名住列西清。"

这里写的是京仲远在四川执掌军政,成就显赫,名字被载入史册,与清廉的形象相得益彰。这强调了京仲远作为一位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和清正廉洁的品行。

"器自海岳重,文兼全玉声。"

这两句用来赞美京仲远的才华和学问,他的器量如同海岳一般深厚,而他的文学成就则与名贵的玉石相比。这表明作者对京仲远文化素养和文学造诣的高度评价。

"早来登政府,活法了寰瀛。"

诗人希望京仲远能早日到任,运用其智慧和政策,为民众带来福祉。这最后两句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他执政能力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京仲远新任职务的赞赏与期待,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文化素养。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其二)

使北人争说,今回国势尊。

属声坚执礼,黠虏殆忘魂。

钜业此犹细,故强行复存。

乡闾正关外,因梦逐西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郑刚中赴江东参议

去程遥指石头城,秋与钟山老气清。

紬绎蓬峦曾正字,参陪莲幕试论兵。

时平得计甘微禄,学古无心急近荣。

君岂江淮久游客,归来矍铄上承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赵季言知抚州

同寅心契每难忘,林野投閒话最长。

自是文华兼政术,非徒神秀出天潢。

临岐暂送鱼符客,指日归来画省郎。

诗社不应常寂寞,赖君搜奖出江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其二)

和篇犹未忽成行,无柰离情杂愧情。

风雨连朝难远送,湖山何日再寻盟。

饱参屡见从头举,识破悬知到处轻。

疏懒祗愁书问少,望君因便却传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