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路十韵

上马复下马,羸躯不暂停。

铃声今古道,柳色短长亭。

乱石波翻雪,洪崖岫破青。

羊归沿绝壁,鹿饮入寒汀。

两岸浑遮月,中天略见星。

云来通玉垒,江去背沧溟。

春少花难折,霜多叶易零。

爱山犹著物,畏栈未忘形。

事业知安在,艰危已备经。

宦游方此始,何日遂鸿冥。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鉴赏

这首《峡路十韵》是宋代诗人唐庚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行走在峡谷之路的复杂心境与沿途景色。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首句“上马复下马,羸躯不暂停”,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行旅之艰辛,马不停蹄地穿越峡谷,身体疲惫却无法停下脚步,形象地描绘出旅途的劳顿与不易。

“铃声今古道,柳色短长亭”两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将历史的延续与自然的变换巧妙融合,既展现了道路的古老与漫长,又暗示了旅途中的短暂休息与美好景致。

“乱石波翻雪,洪崖岫破青”则进一步描绘了峡谷中独特的自然风光,乱石与波浪、雪山与翠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

“羊归沿绝壁,鹿饮入寒汀”通过动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寓意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和谐共处。

“两岸浑遮月,中天略见星”描绘了夜晚峡谷的景象,月光被两岸的山峦遮挡,仅在天空中隐约可见几颗星星,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云来通玉垒,江去背沧溟”则以云与江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广阔,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春少花难折,霜多叶易零”通过季节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爱山犹著物,畏栈未忘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险峻栈道的畏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平衡。

“事业知安在,艰危已备经”则是对个人命运与人生追求的深思,面对未知与挑战,诗人既有所期待,也有所准备。

“宦游方此始,何日遂鸿冥”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虽然当前的旅程充满艰辛,但诗人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向往。

整体而言,《峡路十韵》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对峡谷之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清明日示弟侄

岁华忽忽又清明,忆与诸生试集英。

金锁掣雷开右掖,纻襕披雪照升平。

立班雉尾身疑梦,茂对龙颜目乍惊。

百拜起居分左右,十年胸臆转纵横。

愧无长策裨千虑,敢昧初心苟一名。

三道岂能窥董傅,乙科今复愧匡衡。

始吾进取恬无意,看汝光华便是荣。

他日当求田二顷,杖藜自足过浮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赴益昌六言二章(其一)

岂有登台衮衮,漫令去国迟迟。

南越缨方欲请,北山文莫相移。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赴益昌六言二章(其二)

乐职如今酒美,判司敢叹官卑。

会待薛疏供帐,归从朱老栽桤。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上益昌守李大夫

标致自清流,知名二十秋。

诸儒堂上席,群客帐前筹。

南渡衣拖绣,西来幕建油。

食葱逢屈突,封户识荆州。

襦裤三巴国,櫜鞬九郡侯。

道兴期变鲁,文盛拟从周。

讼矢虽关听,宾壶不废投。

未妨登衮衮,暂屈布优优。

望府多奇士,华颠愧督邮。

崎岖缘底事,憔悴此重游。

举目江山是,翻身岁月遒。

客愁移带眼,乡思咏刀头。

技痒论文在,心阑触事休。

那堪趋冉冉,祗是判悠悠。

揣分宜长引,忧贫复少留。

长裙何处曳,门馆傥容邹。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