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子发节推

富贵如烈火,销铄谁为钢。

黄金攫清旦,一视无四旁。

夫子真璞玉,炎炎讵能伤。

万事有规矩,岂与时低昂。

五十犹幕府,鬓发初不霜。

天眼终自清,弹冠指明光。

卿云澹朝日,舞蹈萦炉香。

勿忧雨露隔,二圣方当阳。

大器故晚成,此去未易量。

巾车难更轫,潩水徒汤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送宋子发节推》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宋子发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期许。

诗中以“富贵如烈火”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富贵如同熊熊烈火,容易吞噬一切,暗示了世间的浮华与虚幻。接着,“销铄谁为钢”一句,以“钢”喻坚韧不拔之志,提出在富贵面前,谁能保持自我,坚持原则的问题,引出下文对宋子发品格的赞美。

“黄金攫清旦,一视无四旁”,以清晨的阳光比喻宋子发的才华与品德,如同黄金般珍贵,且不受外界干扰,展现出其高洁的品质。紧接着,“夫子真璞玉,炎炎讵能伤”进一步赞扬宋子发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即使面对富贵的诱惑,也能保持本真,不受损伤。

“万事有规矩,岂与时低昂”强调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准则,不应随波逐流。这不仅是对宋子发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五十犹幕府,鬓发初不霜”描述了宋子发虽已年过半百,但依然活跃于官场,且精神焕发,未显老态,体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天眼终自清,弹冠指明光”表达了对宋子发未来仕途的乐观期待,相信他最终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卿云澹朝日,舞蹈萦炉香”则以自然景象象征宋子发的高尚人格和优雅风度,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最后,“勿忧雨露隔,二圣方当阳”表达了对宋子发的鼓励和支持,希望他不必担心仕途上的困难,因为有两位贤明的君主(二圣)在位,能够公正地对待人才。“大器故晚成,此去未易量”则寄寓了对宋子发才能的肯定,认为真正的才智往往需要时间来展现,而他未来的成就难以估量。“巾车难更轫,潩水徒汤汤”以巾车(古代官员出行的车辆)难以改变方向,潩水(河流名)徒然流淌,比喻宋子发的仕途道路虽然可能充满挑战,但其前进的方向是明确且不可阻挡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宋子发个人品质、未来仕途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友谊和深切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公正的追求。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次韵崔德符游湖

无双蔼嘉誉,夫子真黄香。

磥砢傲松桧,人间自炎凉。

平生翰墨中,赤增戏萧娘。

颍川今何时,鼓翼端来翔。

西湖谢尘土,危楼更斜阳。

幽期得高士,一笑歌沧浪。

新诗落圭璧,岂异连城偿。

胡为独缰锁,不作逢潇湘。

杖屦行清秋,从容酬所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德符湖光亭之什

平湖泛日月,清光渺无端。

并包入眼界,危构何轩轩。

轮蹄隘行路,逸步谁与攀。

只应空旷中,缥缈飞神仙。

我心本虚室,朝市成青山。

居然发馀照,妙用同一天。

凭栏岂无人,杯盘争击鲜。

形式: 古风

简德符

清标藐冰壶,一见涤袢暑。

况乃北窗风,穷辰荐佳语。

郑声正喧天,忽此闻柷敔。

坐令偕生疾,不得砭石去。

我愚虽绝人,志气肯为鼠。

如何城下盟,欣然为君举。

请看时雨来,润泽先柱础。

岂无力使然,默感自难阻。

高堂久悬榻,宝剑已心许。

昨宵共灯光,今作参商处。

秋意入梧桐,滴沥斗东序。

连墙莫至前,念君初逆旅。

蛇影勿狐疑,当思啖齑杵。

桑蓬元四方,事业在伊吕。

匪石讵可转,纷纷任儿女。

但愿早晴明,交臂无龃龉。

更约靖节君,相与富毫楮。

朝昏经史间,端知植禾黍。

他年羊子妻,焉能断机杼。

君席果不分,我知逃尔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用王宪韵寄参寥

天资不纷华,脱身礼白足。

一笑语曹溪,与世作眼目。

有时戏毛颖,新诗奴郑谷。

翘然百家中,疏烟澹脩竹。

顷年古招提,山青水澄渌。

倾盖揖孤标,令人惭逐逐。

平生稻粱谋,从此在鸿鹄。

尔来落高阳,辕下方局促。

况乃建隆师,黄垆已埋玉。

岂必阮步兵,途穷泫然哭。

赖君金石声,丁宁雁飞速。

我心端何如,盲龟得浮木。

遥闻玉堂老,初情敦夏屋。

支遁久尘埃,风流一朝续。

营营覆载间,万事风前烛。

愿言扫云窗,聊对传灯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