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溟君泛棹,北地我驱车。
忽作分飞鸟,深惭比目鱼。
啼猿三下泪,明月两离居。
岭外梅花发,逢人早寄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南溟君泛棹,北地我驱车”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泛棹”和“驱车”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朋友分别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地理位置的相隔。
“忽作分飞鸟,深惭比目鱼”,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将朋友比作即将分离的鸟儿,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离别的不舍。同时,“比目鱼”一词则暗含了对两人深厚友谊的赞美,因为比目鱼是一种需要彼此紧贴才能生存的鱼类,象征着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啼猿三下泪,明月两离居”,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渲染离别的情绪,猿猴的啼声与泪水交织,明月下的两地相思,都充满了凄凉与哀愁。这里不仅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岭外梅花发,逢人早寄书”,诗人希望在友人到达新居后,能够及时收到他的消息,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与期待。梅花的开放象征着新的开始,同时也寓意着友情的坚韧与长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国喜嘉宾至,人攀上客行。
来观周室礼,去入鲁王城。
新衮山龙炫,余堂金石鸣。
圣朝稽古意,待尔示诸生。
蓬扉春色遍,柏叶夜筵开。
愧乏凌云赋,徒烦结驷来。
疏钟出长乐,明月照章台。
痛饮须投辖,何言兴尽回。
少小侍中郎,人称张辟强。
方随鸡树息,忽是凤毛亡。
剑歇云间气,珠沉掌上光。
一经何所托,重为相君伤。
象贤超世冑,服礼并文儒。
共羡昂霄鹤,翻悲过隙驹。
藏舟人事尽,赐履帝恩孤。
太息张公子,衰荣遂尔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