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

天淡四垂幕,云细不成衣。

西风扫尽纤翳,凉我鬓边丝。

破匣菱花飞动,跨海清光无际,草露滴明玑。

杯到莫停手,何用问来期。坐虚堂,揩病眼,溯流辉。

云山应有幽恨,瑶瑟掩金徽。

河汉无声自转,玉兔有情亦老,世事巧相违。

一写谪仙怨,双泪满君颐。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褒所作,名为《水调歌头·中秋》。从艺术风格来看,此诗深含哲理,情感丰富,同时又不乏细腻之笔触。

“天淡四垂幕,云细不成衣。”开篇两句以描绘自然景象入手,天空如同轻薄的帷幕低垂,而云层细软,却未能织就衣物。这既是对中秋夜晚天气的生动写照,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淡泊与柔和。

“西风扫尽纤翳,凉我鬓边丝。”接下来,西风吹拂,去除了细小的尘埃,为诗人的发际带来清凉。这里借西风之凉,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生活中烦恼事物的排遣。

“破匣菱花飞动,跨海清光无际,草露滴明玑。”随后,诗人笔触转向自然界的美丽景致。菱角花瓣在空中飘舞,清辉横跨大海,无边无际;而草间露珠则如同晶莹剔透的珍珠。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杯到莫停手,何用问来期。”诗人在此提出一种人生态度,即当酒杯到来时,不必急于停止,也无需询问归期。这句话体现了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快乐时光的珍惜。

“坐虚堂,揩病眼,溯流辉。”随后,诗人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坐在空旷的大厅里,用手轻拭患病的双眼,对着流动的光辉。这里,通过对环境与自身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情怀。

“云山应有幽恨,瑶瑟掩金徽。”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云山之中藏着幽深的情思,而瑶瑟(一种古代乐器)的声音又似乎在遮蔽着金属制成的琴徽。这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出他对艺术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河汉无声自转,玉兔有情亦老,世事巧相违。”最后两句,则是对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思考。长江(河汉)在寂静中流淌,而月宫中的玉兔虽有情感却也会随时间而衰老,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交织,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图景。

“一写谪仙怨,双泪满君颐。”诗尾两句,则是对古代传说中被贬斥的仙人(谪仙)的同情之情,以及因为这种同情而涌现出的双眼泪水。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故事的怀念,也折射出他对于命运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水调歌头·中秋》以其丰富的情感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是一篇集情与景、意境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8)

刘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慢.春日旅况

缥蒂缃枝,玉叶翡英,百梢争赴春忙。

正雨后、蜂黏落絮,燕扑晴香。

遗策谁家荡子,唾花何处新妆。

想流红有恨,拾翠无心,往事凄凉。

春愁如海,客思翻空,带围只看东阳。

更那堪、玉笙度曲,翠羽传觞。

红泪不胜闺怨,白云应老他乡。

梦回羁枕,风惊庭树,月在西厢。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满庭芳.留别

柳袅金丝,梨铺香雪,一年春事方中。

烛前一见,花艳觉羞红。

枕臂香痕未落,舟横岸、作计匆匆。

明朝去,暮天平水,双桨碧云东。

隔离歌一阕,琵琶声断,燕子楼空。

叹阳台梦杳,行雨无踪。

后会芙蕖未老,从今去、日望归鸿。

愁如织,断肠啼鴂,饶舌诉东风。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句(其五)

泉石膏肓针不得,半岩明月夜猿啼。

形式: 押[齐]韵

十二月十七日,偕崔劭南、任子贞,出东郊过息鞭亭小饮

残年郊外少游人,独爱梅花水石滨。

薄酒却寒成一醉,积阴为雨计兼旬。

生涯举国愁穷腊,风物漫山得早春。

只有吾徒消领尽,寂寥天地似今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