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褒所作,名为《水调歌头·中秋》。从艺术风格来看,此诗深含哲理,情感丰富,同时又不乏细腻之笔触。
“天淡四垂幕,云细不成衣。”开篇两句以描绘自然景象入手,天空如同轻薄的帷幕低垂,而云层细软,却未能织就衣物。这既是对中秋夜晚天气的生动写照,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淡泊与柔和。
“西风扫尽纤翳,凉我鬓边丝。”接下来,西风吹拂,去除了细小的尘埃,为诗人的发际带来清凉。这里借西风之凉,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生活中烦恼事物的排遣。
“破匣菱花飞动,跨海清光无际,草露滴明玑。”随后,诗人笔触转向自然界的美丽景致。菱角花瓣在空中飘舞,清辉横跨大海,无边无际;而草间露珠则如同晶莹剔透的珍珠。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杯到莫停手,何用问来期。”诗人在此提出一种人生态度,即当酒杯到来时,不必急于停止,也无需询问归期。这句话体现了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快乐时光的珍惜。
“坐虚堂,揩病眼,溯流辉。”随后,诗人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坐在空旷的大厅里,用手轻拭患病的双眼,对着流动的光辉。这里,通过对环境与自身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情怀。
“云山应有幽恨,瑶瑟掩金徽。”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云山之中藏着幽深的情思,而瑶瑟(一种古代乐器)的声音又似乎在遮蔽着金属制成的琴徽。这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出他对艺术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河汉无声自转,玉兔有情亦老,世事巧相违。”最后两句,则是对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思考。长江(河汉)在寂静中流淌,而月宫中的玉兔虽有情感却也会随时间而衰老,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交织,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图景。
“一写谪仙怨,双泪满君颐。”诗尾两句,则是对古代传说中被贬斥的仙人(谪仙)的同情之情,以及因为这种同情而涌现出的双眼泪水。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故事的怀念,也折射出他对于命运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水调歌头·中秋》以其丰富的情感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是一篇集情与景、意境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