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日偕俞宽仲过筱泾僧舍蒙举似近诗次韵一首

故国溪山各远离,倚楼长笛为谁吹?

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边风两鬓丝。

客舍暂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剑头炊。

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约匡衡细说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俞宽仲在腊月二日一同拜访僧舍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土和自然美景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

首联“故国溪山各远离,倚楼长笛为谁吹?”以“故国”二字开篇,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溪山远离,暗示诗人与故乡的隔阂,倚楼吹笛,却无人倾听,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颔联“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边风两鬓丝。”运用“三生石”的典故,象征着前世今生的缘分,表达诗人与友人相遇的喜悦与珍惜。同时,“边风两鬓丝”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两人的鬓发已斑白,感叹时光匆匆。

颈联“客舍暂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剑头炊。”将客舍比作桑下之宿,比喻短暂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与世间的险恶形成对比。剑头炊,形容生活艰难,喻示人生的不易与艰辛。

尾联“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约匡衡细说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行程的安排,计划第二天前往西庵,并期待与友人深入探讨诗歌,体现了对文学交流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怀徐伯枢诸友

一昨方卧疴,妻子呼避兵。

扶持上轻舟,烽火照夜明。

问兵今远近,言围阖闾城。

赖有风满帆,送我东南征。

三宿坐不寐,鹤鸣近华亭。

晓泊青龙江,芦菔匝地青。

新知适相遇,留我居筱泾。

土风颇淳朴,地僻鸡犬宁。

吾病日以瘳,客来能送迎。

老瘦心自怜,或谓诗骨清。

比邻两三家,情亲若平生。

园蔬日持送,酒壶时共倾。

对酒不能乐,艰虞未忘情。

怀哉数君子,雨打水上萍。

飘零各何许,吾将寻旧盟。

卖刀买黄犊,子孙共春耕。

奈何西枝西,炮石犹雷鸣。

形式: 古风

次韵赠本兰亭上人

庭前手植娑罗树,树下频翻竺国书。

失鹿不知秦二世,葬鱼那问楚三闾。

园收柿叶皆新纸,林养松花当宿储。

十里双溪春水绿,浮杯时复访樵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余患项痈适兵后无医药可疗即事口占并寓感叹

吮痈人在五侯家,市肆浑无药可赊。

童子归来风雪夜,老夫愁绝对梅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次韵徐伯枢寄二首(其一)

病卧碧山久,愁添白发新。

一冬无雨雪,四海有风尘。

妻子移家远,亲朋折简频。

梅花应笑我,出语欲惊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