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其二)

宫烛分烟眩晓霞,惊心知又度年华。

榆羹杏粥谁能办,自采庭前荠菜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宫中的蜡烛在晨光中闪烁,如同炫目的朝霞,让人心里一惊,意识到又过去了一年。
即使是榆树和杏仁熬成的粥,或是自家采摘的庭前荠菜花,这样的生活又有谁能料理呢?

注释

宫烛:宫廷中的蜡烛,可能象征皇室或贵族的生活。
眩晓霞:形容蜡烛光芒照耀,仿佛与朝霞争辉。
惊心:内心震动,感慨时光流逝。
度年华:度过一年又一年。
榆羹杏粥:古代的普通食物,用榆树皮和杏仁煮成的粥。
谁能办:表达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无奈或感慨。
自采庭前:亲自在庭院中采摘,强调亲手劳作。
荠菜花:春季常见野菜,象征朴素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家庭生活图景。开篇“宫烛分烟眩晓霞”一句,烛光与炊烟交织,映照出早霞的迷离,营造出一个柔和而又略带朦胧的意境。紧接着,“惊心知又度年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匆匆,令人唏嘘。

接下来的“榆羹杏粥谁能办”一句,则转向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榆羹和杏粥都是古代清贫之家才会食用的简朴食品,这里反问“谁能办”,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无奈,也隐含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某种接受与珍视。

最后,“自采庭前荠菜花”一句,诗人亲手采摘庭院中的荠菜花,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这里的“自采”,既是实际行动,也象征着心灵的自在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平凡而又质朴生活美好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易逝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清明(其一)

一百六朝花雨过,柳梢犹尔病春寒。

晋官今日炊烟断,并著新晴看牡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一剪梅(其二)追感

秦客当楼泣凤箫。宫衣香断,不见纤腰。

隔年心事又今宵。折尽冰弦,何用鸾胶。

些子轻魂几度销。兰骚蕙些,无计重招。

东窗一段月华娇。也带春愁,飞上梅梢。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一剪梅(其一)

谁写梅溪字字香。沙边幽梦,常恁芬芳。

不如花解伴昏黄。只怕东风,吹断人肠。

小阁无灯月浸窗。香吹罗袖,酒映宫妆。

如今竹外怕思量。谷里佳人,一片冰霜。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八归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形式: 词牌: 八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