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竹

龙孙初长浙江曲,疏影萧萧濯寒玉。

平生知爱足风流,只有山阴王子猷。

而今流落苍崖顶,暗换年光乡路永。

冰敲雪压未应衰,鸾凤不栖空故枝。

坚干犹堪制长笛,最合宫商胜金石。

为君吹动镜湖秋,惊起双龙翼小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浙竹》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对浙竹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品格与超凡脱俗的气质。

首句“龙孙初长浙江曲”,以“龙孙”比喻新生的浙竹,形象地描绘了浙竹在曲折的浙江岸边初露头角的情景,既生动又富有象征意味。接着,“疏影萧萧濯寒玉”一句,通过“疏影”和“寒玉”的对比,突出了浙竹在寒冷季节中依然挺拔的姿态,展现出其清冷高洁的品质。

“平生知爱足风流,只有山阴王子猷”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王羲之(字逸少,号王子猷)的故事,表达了对浙竹独特魅力的赞美,暗示其如同王羲之般,虽身处逆境却保持风雅不减的高尚情操。

“而今流落苍崖顶,暗换年光乡路永”描绘了浙竹如今被遗弃在荒凉的崖顶,岁月流逝,故乡的道路似乎永远也无法回到,蕴含着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

“冰敲雪压未应衰,鸾凤不栖空故枝”则进一步强调了浙竹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未曾失去其坚韧的生命力,即便鸾凤不再栖息于其枝头,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与独立。

最后,“坚干犹堪制长笛,最合宫商胜金石”赞美了浙竹的材质,不仅坚硬耐用,还能制作出音色美妙的长笛,甚至比金石更为珍贵。这不仅是对其物理特性的赞扬,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升华。

“为君吹动镜湖秋,惊起双龙翼小舟”以镜湖秋色和双龙翼小舟为背景,通过吹奏长笛的动作,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浙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浙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坚韧不屈、高洁自守精神的颂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观山茶过回龙寺示邦基

北窗赏新晴,睡美正清熟。

竹鸡断幽梦,朦胧不能续。

卧闻故人家,山茶已出屋。

欣然一命驾,妍暖快僮仆。

千朵鹤顶红,染此一丛绿。

坐客例能诗,秀句抵金玉。

携过回龙寺,扫壁为君录。

逸笔作波险,攲斜不可读。

坐惊殷床钟,暮色眩双目。

入关更清兴,市井乱灯烛。

人生分万途,称心良易足。

时平且行乐,馀宾非所欲。

形式: 古风

次韵叶集之同秀实敦素道夫游北山会周氏书房

王郎本豪放,富贵缠缚之。

颇复厌丝竹,来听松风悲。

叶侯须似棘,谈兵辄纷披。

恃此文武胆,英气吐北西。

正直威鬼神,动欲焚淫祠。

道夫忧国心,造次常念兹。

事功未入手,愤酒谁共酾。

正恐追老范,一吐胸中奇。

秀实气刚大,归宿未易期。

新诗弄清婉,霜晓临湘湄。

钟山冠世境,登赏乃所宜。

林间见隐者,面有无求姿。

不必问贤否,但读诸公诗。

我无支遁才,敢逐王谢为。

推挤幸不死,岂非怜其痴。

一昨阅诗战,望见仆旌麾。

今能犯矢石,居久气自移。

形式: 古风

洪玉父赴官颍川会余金陵

迂疏世不要,冷落眠山寺。

空山断往还,落花自流水。

平生所怀人,那料千里至。

欢极看屋梁,通夕不成寐。

晓从城郭来,山亦为余喜。

登门见眉须,已觉增爽气。

洪徐皆人龙,论议例英伟。

君于二老间,妙语发温粹。

胡为下僚中,混此万乘器。

摄衣愿从君,举步惧推鄙。

安知出爱忘,剧谈略势位。

便欲携与东,载我以船尾。

予生分奇蹇,事事得败意。

独于天下豪,未识已神契。

天公亦见怜,以此厚我耳。

西湖今古胜,前辈风流地。

风月久乾没,画舫谁料理。

行当入君手,想见饱风味。

不得陪清游,起坐终夜喟。

定有湖上诗,无辞远相寄。

形式: 古风

圭粹中与超然游旧超然数言其俊雅除夕见于西兴喜而赠之

蜀客快剧谈,风味出讥诮。

众中闻巴音,必往就一笑。

道人西蜀来,风度又高妙。

吾家长头郎,高蹈万物表。

平生少推可,说子不知了。

吾初意魁梧,一见殊短小。

篝灯款夜语,每每犯吾料。

貌和华林风,气爽霜天晓。

坐令岑寂中,绝尘追騕袅。

君看显与讷,出蜀亦同调。

竟如众星月,声光泼云峤。

子亦当加鞭,岁月一过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