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镜破何年合,珠沈几日还。
空明歙溪石,行列婺州山。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
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十四夜月(其二)》。诗中以镜破和珠沉为起兴,象征着时光流转,物换星移。"镜破何年合"暗示了世事无常,而"珠沈几日还"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期待。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自然,描绘了空明的歙溪石和婺州山的排列,借月光下的山水静谧,寓言人生的短暂与永恒。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大雁栖息时仍保持警惕,虫鸣声声,显得夜晚并不宁静,暗含人生旅途中的忧虑与不安。最后,诗人通过"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的动作,表达了想要在月色下寻找片刻安宁的愿望,希望靠近岸边的湾处停泊,暂时避开世事的纷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景色为背景,寓言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既夕风犹进,凌空月故迟。
明宵纵当满,今夕可乖期。
少壮欣逢节,年侵意自悲。
平生一杯酒,即事五言诗。
旧雪犹连雪,新春未得春。
烧灯当变节,圆月与俱新。
邂逅成朋饮,飘流怆客身。
还家重萧索,山鬼闯厨人。
归我山中未一年,两回题子送行篇。
况今客路飞红叶,不比春风啼杜鹃。
东阁翘材嗟久阔,长沙夜席已喧传。
子行历聘应兄问,并谢江东有二天。
下里又寒食,寒居犹去年。
萧条花不见,牢落病仍缠。
强起陪亲友,题诗未究宣。
方欣好天色,云气复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