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甲第朱门久不开,春风潜入发江梅。
今朝丞相双车辙,碾破林间水畔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篇"甲第朱门久不开",朱门指的是精致装饰的大门,这里形容一段时间没有开启,可能隐喻着一个封闭或是私密的空间。而紧接着的"春风潜入发江梅"则是说春风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这个封闭的环境,激发了江边梅花的生机。这里的"江梅"通常指的是早春时节开放的梅花,象征着坚贞和高洁。
诗歌接着描绘丞相双车辙印入土中的情景:"今朝丞相双车辙",丞相是官职名称,这里可能暗示着权贵的行迹。"碾破林间水畔苔"则形容这双车辙在林间小道和水边的小草地上留下了印记,甚至压断了那些柔弱的苔藓。这里体现出一种自然被人为活动所干扰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静谧的私密空间与权贵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梅花象征意义的肯定。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墨踪尘淡鬓华新,犹喜重来值故人。
二十二年如转目,洛阳不改旧时春。
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
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野迥秋光满,径微朝露寒。
登高与行远,馀力尚桓桓。
去住邈如霄与尘,依依欲别更相亲。
虽知洛邑饶英俊,莫忘斋庐并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