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州白司马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江州司马的身体还好吗?他是否还在惠远东林居住?
听说湓浦的景色像一条衣带般秀美,庐峰的风光据说比香炉峰还要优美。
年末时分,我题诗怀念,与北归的大雁已断了联系,遥望帝都,我如同一只孤独的病鹤。
不要被雨花社的琐事牵绊,前方的青云之路依旧是我追求的目标。

注释

江州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平安否:身体是否安好。
惠远东林:指庐山东林寺,白居易曾在此居住。
湓浦:地名,位于江西九江附近。
衣带:形容河流或风景如带状。
庐峰:庐山的一座峰。
香炉:香炉峰,庐山著名景点。
题诗:写诗。
岁晏:年末。
离鸿:北归的大雁。
望阙:遥望皇宫。
病鹤:比喻诗人自己孤独无助。
莫谩:不要轻易。
拘牵:束缚牵累。
雨花社:佛教社团,此处代指世俗之事。
青云:比喻高位或仕途。
前途:未来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题目为《寄江州白司马》。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开篇两句直接提出了诗人关心的问题:江州的司马先生是否平安,以及惠远寺东边的林中是否适宜居住。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挂念,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湓浦之美如同精致的衣带,庐峰之秀丽超过了香炉。这不仅是对江南水乡风光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审美情趣。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随后的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感受。岁末时分,远离家乡的鸿雁不再相伴,望着远方的皇宫,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哀伤。这表达了一种漂泊异乡、思念故土的情怀。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不要被现实的困顿所束缚,就像雨后的花朵一样美好,而那片青云,依然是前行的道路。这既是对朋友的勉励,也是诗人自己面对生活挑战的一种积极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厚的友谊,还透露出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美好境界的情感倾向。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寄昭应王丞

武皇金辂辗香尘,每岁朝元及此辰。

光动泉心初浴日,气蒸山腹总成春。

讴歌已入云韶曲,词赋方归侍从臣。

瑞霭朝朝犹望幸,天教赤县有诗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

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

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

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登宁州城楼

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楼。

清波城下去,此意重悠悠。

晚菊临杯思,寒山满郡愁。

故关非内地,一为汉家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谢人送鲫鱼鲙

君家一箸万钱?,分我银丝侑客欢。

芳饵得来珍丙穴,金刀落处照辛盘。

腹空羞迫诗肩瘦,鳞活能生酒面寒。

玉手行厨如许巧,说教鱼婢学应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