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边霜遥逐角声吹,马上征夫最早知。

出塞正当寒剧地,望乡惟见雁南时。

汉关秦月年年戍,羌笛胡笳处处悲。

杨叶楼中天万里,玉人何夜梦归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塞下曲》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凄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边霜遥逐角声吹”,以霜与角声的结合,营造出边塞特有的冷寂氛围,霜的寒冷与角声的悠长交织在一起,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荒凉的边疆世界。接着,“马上征夫最早知”一句,点明了戍边战士的身份,他们是最先感受到这份寒冷与孤独的人,也最能深刻体会到边塞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出塞正当寒剧地,望乡惟见雁南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戍边将士远离家乡,身处寒冷之地,只能在雁南飞的季节里,遥望故乡的方向,表达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感人,让人不禁为这些远离故土的勇士们感到心酸。

“汉关秦月年年戍,羌笛胡笳处处悲。”这里运用了历史的背景和民族的元素,将边塞的现实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强调了戍边生活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汉关秦月,象征着边防的历史悠久;羌笛胡笳,代表了边塞文化的多元与哀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边塞的景象,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杨叶楼中天万里,玉人何夜梦归期。”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天空,杨叶楼中的女子在梦中期盼着远方丈夫的归来。这一场景与前文的边塞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戍边将士早日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塞下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戍边将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是一首充满悲壮与温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郭圣襄大行使楚

紫坭恩诏重维藩,四牡翩翩望郢门。

桐叶重开唐叔国,竹枝因向孝王园。

湘江水阔兰方茂,衡岳天高雁正翻。

回首岭云亲舍在,莫教芳草怨王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归至南昌罗季作郡丞出访

归舟摇漾斗牛墟,为忆美人清问馀。

郡阁未登高士榻,城隅忽枉使君车。

披襟先问新为政,忆别频询旧寄书。

自笑莫耶今锈涩,休论剑气近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叶少府参楚黄军事暂还粤中

沥湖官舍白云阿,几度看松向此过。

乡路暂时随粤鸟,楚江何处吊湘娥。

苏公台在生寒碧,王子楼高涌月波。

想到莲花公府暇,隔帘惟听竹枝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温觉斯游金陵

萋萋芳草戒晨征,吹笛津亭又送行。

压酒暂留杨柳店,看花先问凤凰城。

江天霁雪初回雁,水树凝春正啭莺。

若次秦淮君但渡,不妨桃叶自来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