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相读书台

昔贤曾习静,为客借僧堂。

听法过苔径,摊书据石床。

佛灯然雨暗,僧饭煮泉香。

虽自纡朱组,幽期岂暂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李丞相读书台的宁静与雅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修行的生活场景和读书台主人的高洁志趣。

首句“昔贤曾习静”,开篇即点出历史上的贤者曾在此地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滋养,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着,“为客借僧堂”一句,描绘了读书台作为僧人临时借宿之处的情景,暗示了其所在之地的清幽与隐逸之气。

“听法过苔径,摊书据石床”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在苔藓覆盖的小径上聆听佛法,在岩石上铺开书籍专心阅读的画面,体现了僧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修行的虔诚。

“佛灯然雨暗,僧饭煮泉香”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僧人的生活情趣。在雨天,一盏佛灯照亮了昏暗的世界,而僧人煮泉烹茶,香气四溢,不仅满足了物质的需求,更体现了精神的愉悦与超脱。

最后,“虽自纡朱组,幽期岂暂忘”表达了尽管身处官场,但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未改变。这里的“纡朱组”借指官职,诗人以之自喻,表明即使身居高位,仍不忘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丞相读书台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僧人修行与读书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禅学与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

朱升(彦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听松庵二首(其一)

偶得读书暇,来寻野衲家。

涧鸣凤乍起,山暝日初斜。

到树惊啼鸟,推窗见落霞。

同游郑高士,坐石共分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过听松庵二首(其二)

偶来林下叩松关,分得禅僧半日闲。

孤兴忽生流水外,高情聊寄白云间。

炊烟晚映高低树,落日晴分远近山。

今夜西岩有明月,更留清话不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一碧轩次范德章韵

轩下水天同一色,眼中物色向谁论。

落霞散尽秋无际,老鹤飞来雪有痕。

空洞玉壶盛沆瀣,苍凉碧月照黄昏。

他时若待吟风去,云梦微茫气欲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观柳道传太宰留题惠山诗卷

五云楼阁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开。

天上神龙行雨去,日边骢马踏花来。

千年兰若春余梦,百世文章劫后灰。

惟有石泉流不尽,月明犹照鹤飞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