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谷郎中

上国谁传消息过,醉眠醒坐对嵯峨。

身离道士衣裳少,笔荅禅师句偈多。

南岸郡钟凉度枕,西斋竹露冷沾莎。

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谁能从京城传递消息来,酒醉或清醒都面对着高峻的山峰。
我身上少了道士的衣裳,却常以笔墨回应禅师的佛法偈语。
南岸郡的晚钟凉意透过枕头,西边书斋的竹叶露水冷冷地打湿了莎草。
或许他们会笑我在修行之外,还招来了诗的魔力,助长了心中的佛魔之争。

注释

上国:京城,指代中央政权所在地。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道士:信奉道教的修行者。
笔荅:以笔作答,指通过书写交流。
句偈:佛经中的诗句或格言。
南岸郡:泛指南方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
郡钟:指寺庙或官府的晚钟。
凉度枕:凉意透过枕头,形容夜深或秋凉。
西斋:书斋,位于西侧的居室。
竹露:竹叶上的露水。
莎: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这里用以形容环境清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郑谷郎中》。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简洁而富有禅机。

"上国谁传消息过,醉眠醒坐对嵯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上国"指的是高深的道法或佛法之地,而"谁传消息过"则是说这种高远的境界难以用言语传达,故而"醉眠醒坐对嵯峨",即是诗人在山中与自然为伴,心无杂念,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禅定状态。

"身离道士衣裳少,笔荅禅师句偈多。"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虽未完全出家为道,但已经与世俗的繁华拉开距离;而他的笔下,则更多地书写着禅宗的公案或是佛教的偈颂,显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在的向往。

"南岸郡钟凉度枕,西斋竹露冷沾莎。"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清幽的生活环境。南岸的寺院之钟,在夜静人稀的时候为诗人送来一份宁静;而西斋中的竹林,则在月光下滴落着露水,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心灵深处清凉感受的一种写照。

"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自嘲和超脱。诗人自知自己虽然身在尘世,但心已超然物外,他的诗歌如同一种魔力,不仅能够迷惑世人,也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佛法,达到内心的净化和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融入,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与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郑谷郎中

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

叠巘供秋望,无云到夕阳。

自封修药院,别埽著僧床。

几梦中朝事,依依鹓鹭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郑谷郎中

诗心何以传,所證自同禅。

觅句如探虎,逢知似得仙。

神清太古在,字好雅风全。

曾沐星郎许,终惭是斐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

龙门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久待尊罍临铁瓮,又从幢节镇金陵。

精神一只秋空鹤,骚雅千寻夏井冰。

长忆相招宿华馆,数宵忘寝尽寒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寄南岳诸道友

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

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

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

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