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
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学习和修养的执着与追求。"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表明了诗人对于武功和文艺的重视,不仅要身体强健,还要学问丰富。"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的心胸开阔,视野宽广,如同能够洞察广袤的平原和接触到远处清晰可见的群山。
接着,"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他即使年迈,也不追求虚名,只是悠然自得地行走在生活的路上。最后,"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则提到历史上的夏侯玄,虽然他知道学习之艰辛,但诗人并没有被劝说而放弃学问返回田间劳作。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借代,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的坚持,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懈努力。
不详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年来去国故迟迟,坂上长鸣老益悲。
不作居山惭捷径,彊须了事学痴儿。
风霜冷面何能笑,藜藿空肠未厌饥。
里巷定无杨得意,朝廷合有郑当时。
去国黄流急,搔头白发新。
牛衣还卒岁,狗监定何人。
奏傔宁妨跛,为郎正碍贫。
鄙文无恙否,酱瓿盍相亲。
柳梢地面绝微风,一片寒光万里同。
冰骨直疑潜里换,尘心都觉坐来空。
蚌胎有露珠成颗,蟾窟无云玉作宫。
莫怪幽人吟到晓,不知清兴自无穷。
空庭白凤舞毰毸,扑帟窥帘去却回。
柳絮似将春色到,梅梢不认月华来。
轻盈舞殿三千女,缥缈飞天十二台。
定有仙人来种玉,蓝田归计少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