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金蕉叶》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深夜室内的一幅静谧画面。
诗中以“挑灯奥室围炉坐”开篇,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在深秋或冬夜,于昏暗的灯光下,围绕着温暖的火炉,静静地坐着的情景。接着,“数更漏、铜壶滴破”,通过时间的流逝,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漫长。铜壶滴水的声音,仿佛是时间的低语,提醒着人们夜已深沉。
“拨尽寒灰,兰膏未灭生花大”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不断拨动炉灰,使得炉火更加旺盛,同时点燃的香膏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照见影儿一个”,则将注意力转向了人物自身的影子,强调了孤独与自我反思的主题。
“手冷无心连夜作,好花枝、停针无那”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寒冷的夜晚,即使面对着美好的事物(如正在绣制的花枝),也因心境的冷寂而失去了创作的热情。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之间的冲突。
最后,“密掩窗纱,晓来怕有霜风过。且自和衣欹卧。”描述了主人公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外界侵扰,小心翼翼地关闭窗户,防止清晨的霜风带来更多的寒冷。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选择暂时放下一切,以衣为被,斜倚而卧,寻求片刻的安宁与休息。这一系列的动作与心理活动,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压力与孤独时,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慰藉的努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在寒冷夜晚寻求心灵慰藉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孤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抗争,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