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燄,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山中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山中野生枇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深山老去惜年华"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在深山之中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对于逝去的年华感到珍惜和不舍。紧接着,"况对东溪野枇杷"则转向自然景物,即野生枇杷,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火树风来翻绛燄,琼枝日出晒红纱"具体描绘了枇杷成熟的场景。"火树"形容枇杷如火焰般鲜艳,"风来翻绛燄"则是风吹过时枇杷叶片轻摇,显得生机勃勃;"琼枝日出晒红纱"则描写了阳光照射下,枇杷枝头被晒出了细腻的红色,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致刻画。

然而,在接触到如此美好景象之后,诗人却感慨地发现周围的桃李都失去了色彩,而映照在水中的芙蓉也变得不再是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与外界美好的背离,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最后两句"争奈结根深石底, 无因移得到人家"则深化了这种无奈。诗人虽然渴望将这美好带给世人,但由于枇杷根植于山石之中,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移植到人的居所。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命运和现实不可抗力的感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诏许上人居安国寺红楼院以诗供奉

道林谈论惠休诗,一到人天便作师。

香积筵承紫泥诏,昭阳歌唱碧云词。

红楼许住请银钥,翠辇陪行蹋玉墀。

惆怅甘泉曾侍从,与君前后不同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马上晚吟

人少街荒已寂寥,风多尘起重萧条。

上阳落叶飘宫树,中渡流澌拥渭桥。

出早冒寒衣挍薄,归迟侵黑酒全消。

如今不是闲行日,日短天阴坊曲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不出门

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

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中书夜直梦忠州

阁下灯前梦,巴南城里游。

觅花来渡口,寻寺到山头。

江色分明绿,猿声依旧愁。

禁钟惊睡觉,唯不上东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