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竺寺

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

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

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

苔壁娲皇炼来处,泐中修竹扫云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竺寺的壮丽景象与历史底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水田十里学袈裟”,以“水田”象征广阔的农田,仿佛是大地的袈裟,形象地展现了天竺寺周边的田园风光,与佛教的宁静与和谐相呼应。接下来,“秋殿千金俨释迦”则描绘了寺庙的庄严与富丽堂皇,殿宇金碧辉煌,如同佛陀释迦牟尼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远道而来的访客可能在寻找象征智慧的月桂子,而老者或许已忘记了那些古老的石莲花,暗示着知识的传承与遗忘,以及对智慧的永恒追求。

“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则将天竺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融入其中。武林山的价格在隋朝就已经被悬置,意味着这座寺庙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而天竺寺的经文则与汉家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深厚根基和融合。

最后,“苔壁娲皇炼来处,泐中修竹扫云霞”描绘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苔藓覆盖的墙壁,仿佛是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天的痕迹;而竹林中的修竹,则在云霞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天竺寺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与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刻联系。

收录诗词(2)

卢元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钱塘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

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遥知元九送王行周游越

江湖随月盈还宿,沙渚依潮断更连。

伍相庙中多白浪,越王台畔少晴烟。

低头绿草羞枚乘,刺眼红花笑杜鹃。

莫倚西施旧苔石,由来破国是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郡治楼望黄山

郡斋北望春光好,平楚无云秋望宽。

清气爽时尘外见,碧烟飞处静中看。

争高千仞山皆让,并秀三峰色也寒。

莫怪寓名同岳号,暂图瞻眺近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劝酒行

乐往难重得,老来岂自由。

婵娟过三五,珠翠成仇雠。

君不闻古曲,酒能消人忧。

何人更年少,君惜秉烛游。

莫閒金丝手,月在西南楼。

罗换歌妾袂,锦缠舞人头。

半醉月入怀,仰空笑牵牛。

那令酒生尘,虚见红貌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