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
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
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
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他对某一地点重游时所感受的情景。"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表达了诗人平日里就喜欢山水之美,而"下马虎溪时"则是具体描述他到达虎溪时的场景。"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显示了诗人对于这次到来的时间感到稍晚,但仍然期待着重游此地并为之设定了期限。
"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处佛寺在炎热夏日的氛围,其中“三伏”指的是农历中最热的三个时段,而“寺寒”则是对比之下的清凉;“松偃数朝枝”则是说连续几天的时间里,松树的枝叶都因雨水而变得弯曲。
"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最后一句,通过比较和回忆,表达了诗人看到莲花盛开时的感受,就像是他曾经在某个地方看过一样,而现在看到这旧池中的白莲,也让他的心中涌起了类似的美好记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且对自然有深厚情感的生活态度。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松形入汉藤萝短,僧语离经耳目清。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灞陵桥外驻征辕,此一分飞十六年。
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可忘自初相识地,秋风明月客鄜延。
楚岸花晴塞柳衰,年年南北去来期。
江城日暮见飞处,旅馆月明闻过时。
万里风霜休更恨,满川烟草且须疑。
洞庭云水潇湘雨,好把寒更一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