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儿童游戏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趣。诗中的“了娘囝”可能指的是孩子们在玩耍时的称呼或昵称,营造出一种亲切、活泼的氛围。
首句“了娘囝,西禅寺里粥鼓鸣”,点明了地点——西禅寺,并以“粥鼓鸣”暗示时间,可能是清晨,为整个画面铺垫了背景。接着,“殿前殿后荔支密,叶落当扫草久生”,描绘了寺庙内荔树枝繁叶茂的景象,以及落叶覆盖的草地,展现出自然与宁静之美。
“衣裙洁峭苕锄轻,戏将苔石閒敲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服,在轻巧地使用工具(可能是苕锄)嬉戏,甚至在苔石上敲击,发出清脆的声音,充满童真与乐趣。
“廊阴同伴笑相谑,话字难通知有情”,描述了孩子们在廊下嬉戏,笑声不断,虽然他们的话语难以理解,但那份纯真的情感却溢于言表。
最后,“绀园花香日易晚,行童迟打昏钟声”,以绀园(可能是指寺庙内的花园)中花香四溢,暗示时间的流逝,而行童(寺庙里的小和尚)则因孩子们的欢闹而推迟了打钟的时间,进一步强调了孩子们活动的欢乐与寺庙生活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捕捉到了儿童游戏的快乐瞬间,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展现了元代社会中儿童生活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温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