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祷雨有感枕上得句足成五十六字呈赵守

雨意随人自及时,使君一念实通微。

不知沛泽人间遍,但觉炎蒸梦里非。

苗稼顿回枯欲死,桑林又喜绿添肥。

从今饱吃鄱阳饭,细纪贤侯德政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雨意仿佛随着人的期待而适时降临,地方长官的心思深邃而微妙。
并未察觉雨水已润泽世间万物,只觉得梦境中的酷暑不再。
田里的作物瞬间恢复生机,即将枯萎的桑树也增添绿意。
从此以后,我将享受着鄱阳的丰饶,详细记录这位贤侯的德政功绩。

注释

雨意:指降雨的意向或氛围。
随人:跟随人的感觉或期望。
自及时:自然而然地在适当的时候。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实通微:实际上深思熟虑,心思细腻。
沛泽:广大的恩惠或雨水充足。
人间遍:遍布人间。
炎蒸:酷热蒸腾。
梦里非:在梦中不再是现实。
苗稼:农作物。
枯欲死:几乎枯萎。
桑林:种植桑树的树林。
绿添肥:绿色更加繁茂。
鄱阳饭:指鄱阳地区的食物,可能指丰收。
细纪:详细记载。
贤侯:品德高尚的地方官员。
德政归:归功于他的德政。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对赵守祈雨成功后的感慨。首联"雨意随人自及时",写出了雨的适时降临仿佛是赵守的仁心所感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君一念实通微",赞美赵守的心思细腻,能洞察天地之理。

颔联"不知沛泽人间遍,但觉炎蒸梦里非",通过对比现实中的甘霖普降和梦境中炎热的反差,表达了对赵守祈雨效果的惊叹,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深关切。

颈联"苗稼顿回枯欲死,桑林又喜绿添肥",生动描绘了雨后农作物复苏和桑树增绿的情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含了赵守政绩对民生的积极影响。

尾联"从今饱吃鄱阳饭,细纪贤侯德政归",以百姓饱食的场景收束,既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也表达了对赵守德政的歌颂,寓意其政绩将被人们长久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绘,赞扬了赵守的仁德和智慧,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地方官的期待和敬意。

收录诗词(308)

陈文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赵忠州有苦寒懒起之句和其韵

生息同宇宙,形骸通物我。

天寒雪盈尺,灶冷炉无火。

酒面生红光,花枝娇婀娜。

虽然太守乐,亦要民安妥。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赵河源幼子种莲于盆池一干开双叶戏作小诗时河源二幼子一受命矣

稚子堂前戏綵时,种莲积水作盆池。

间闻并萼窥红影,谁识双柯媚绿漪。

莫谓微荄无妙意,也知造物等儿嬉。

看看膝下成双绿,为应君家此段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追赋九华

我闻九华名,未登九华峰。

睨视百里外,烟翳尝冥濛。

快意一披抉,几欲挟长风。

庶识真面目,高下俱迎逢。

飞雪如有意,未积先消融。

凌晨展清眺,万里开晴空。

炯然明吾眸,洗出青芙蓉。

未暇窥杳眇,固已领其宗。

忆昔访庐阜,妙处尝支筇。

景遇可题品,一一归诗筒。

九华名此邦,挺挺诸山雄。

若欲于五老,优劣定其中。

窃比之孔门,等级回与雍。

未敢谓覈论,折衷章泉翁。

形式: 古风

追赋秋浦

我为秋浦游,欲访秋浦迹。

及已到此邦,秋浦无处觅。

或云百里间,始见江祖石。

或云江祖石,止在齐山侧。

地形著山川,记载具文籍。

父兄世流传,论且不可覈。

况出形器表,理可俄而测。

所以圣人心,贵在于默识。

不然差毫釐,千里成舛忒。

想今锦鷤鸟,欲见已不得。

试听白猿吟,傥能喧夜寂。

形式: 古风